江湖还在,侠客已老——金庸派经典武侠VS新派玄幻仙侠,你更喜欢谁?

郑重声明:本文系【简村夜话•侠影】专题推荐,原创非首发,首发公众号邱员外,文责自负。


上个月的30日,是金庸先生离开的日子。

这几年,每送走一位大师,大家都会感慨一次“时代落幕”。

拿武侠来说。在金庸之前,古龙、卧龙生、诸葛青云等诸位先生固然早已作古;梁羽生先生也在2009年仙游。

至此,台湾武侠三剑客已全部驾鹤西去;金、古、梁、温四大宗师也仅余温瑞安先生一人。

身边的同好朋友,纷纷唏嘘武侠已死,感慨江湖不再。所谓武侠黄金时代的落幕。

但是,这会不会只是,每个人对自己所经历时代的一种偏爱,甚至自恋?

江湖真的不在了吗?武侠的黄金时代真的落幕了吗?


01

其实,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江湖从未消失,只是主角换了而已。

在《神雕侠侣》的结尾,金庸写到了三次华山论剑:

第一次,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五人位列天下五绝;

第二次,中神通王重阳已经逝世;

第三次,西毒、北丐、中神通均已不在,新五绝已经跨越三代人:

既有老一代的东邪、南帝(改为南僧)、同时补入了一个返老还童的“中顽童”;又有下一代的北侠郭靖;以及新一代的西狂杨过。

可以想象,假以时日,如果继续华山论剑,天下五绝将会不断更替,变成张三丰、郭襄;再往后,大概就是张无忌这一辈的了吧。

这仿佛是一种隐喻。

江湖永远奔腾不息。

而郭大侠终究要让位于杨大侠。

李寻欢最终也要让位于阿飞。

就好像,旧武侠终究要让位于新武侠、而新武侠最终也要让位于“后武侠”一样。

姑且称之为“后武侠”吧,反正就是个称呼。

以金庸、古龙、梁羽生为代表的新武侠,也是从王度庐、还珠楼主等旧武侠手中接棒,才开拓了新一代江湖。

这些武侠小说,大多成书于五六十年代,随着影视改编的风起云涌,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到两千年初,大约在三十年的时间里达到顶峰。

那些经典的郭靖、黄蓉、杨过、乔峰、杨逍、令狐冲、楚留香、李寻欢、花无缺、西门吹雪们,红遍大江南北,陪伴了无数70/80/90后的童年和青春。


然而,这种盛况持续到两千年初就开始逐渐定格。

张纪中在2003年拍完大受好评的《天龙八部》之后,后面的《神雕》还能凑合,再后面的《鹿鼎记》几成笑谈,再往后可能连笑谈都不是,完全泯灭于喧嚣之中。

而苏有朋版的《倚天屠龙记》、谢霆锋/张卫健版的《绝代双骄》,已是为数不多的最后记忆。

2010年过后,新武侠的江湖仿佛就此戛然而止。

此后无数次,无论是港台还是内地的翻拍,再也没有激起过真正的水花。

但与此同时,“后武侠”们却开始后来居上,如火如荼,并迅速占据主流。

2015年,《琅琊榜》横空出世。作为一部权谋剧,虽然算不上严格的武侠,但其中充满了庙堂与江湖的交错,更是少不了梅长苏的江左盟、以及英雄榜、公子榜这样熟悉的武侠梗。

当然,它的叙事早已跳脱了原来武侠小说的模式。

同年,《花千骨》火遍全网。接下来,各种早已在网上爆火的“后武侠”小说纷纷走到台前,占据了新一代观众们的心。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乔传》《庆余年》《陈情令》《有翡》《山河令》《苍兰诀》……

仙侠也罢,古偶也罢。借着各种架空、玄幻、修仙、穿越、重生、复仇、甚至耽美的背景或者壳子,让屏幕前的观众嗑生嗑死。

只是这一次,大家磕的CP不再是郭靖和黄蓉,杨过和小龙女,而变成了师父和小骨,夜华和白浅,蓝忘机和魏无羡。

新的观众,早已不满足于旧的故事和人物。

新的江湖,也在呼唤着新的文体,新的故事,新的主角。

这是时代浪潮不断向前的必然。


江湖永远都在,只是侠客的主角变了。

感慨武侠已死,时代落幕,会不会,只是你熟悉的那个江湖走远了而已,熟悉的主角已经不再站在舞台的中央了而已?


02

而执着地认为自己所经历的武侠时代,才是最好的“黄金时代”,可能也只是一代人的自恋。

马伯庸曾在《圆桌派》的一期节目里说过:

每个人都有一个执念,就是在我之前流行的文化都是腐朽的、保守的,已经过时了的;在我之后的文化都是浅薄的,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只有跟我从小长大的这些文化是辉煌的一代,每一代都这样。

这大概是一种难得的清醒。就像70后曾经担忧80后“太自我”,80后曾经慨叹90后“不好管”,如今轮到90后来唏嘘00后“看不懂”……

然后00后呢?当然不久就会站出来大杀四方,顺便调侃一下10后。

其实,更可能的是,每代人都在带着自己的滤镜看世界。看别人的,都是蚊子血、白饭粒;而只有自己经历的,才是值得珍藏的朱砂痣、白月光。

就好像比我们年长的人,喜欢武侠剧中的郑少秋,狄龙,岳华;

我们自己爱慕刘德华,焦恩俊,古天乐;

现在的年轻人狂粉肖战、王一博、易烊千玺和吴磊。

本质有什么不同?谁又比谁高级?

包括那些网络小说,有很多我都在睡不着的深夜里刷过。个别的一两部,还不止看过一次。

不带任何偏见,仅就个人来说,觉得无论是故事架构,还是笔力纵横,有的真的还不错。

我也同意身边朋友的一些吐槽。

比起传统的武侠小说,这些网文没有老一辈那种对于文学语言的敬畏和谨慎,他们的行文更自由散漫,各种现代梗时有出没,还时不时撒点糖,开个“车”(老司机们都懂的)。

好处是读着轻松过瘾,不费脑子。作为一种消遣,他们是合格甚至优秀的代表。但同时,他们也在努力架构干净美丽的故事,塑造丰满动人的人物。

也一样会有年轻的读者,在大呼神仙爱情的同时,被感动得流下泪来;也会感叹作者学识之渊博,构思之巧妙;也会在其中汲取力量,发奋努力,以便配得上自己的偶像。

这些内心的渴望和向往,是不分时代,不分年龄的。

这是属于他们的江湖。


就像我们现在怀念射雕三部曲、笑傲江湖、小李飞刀、楚留香、飞燕惊龙、金剑雕翎一样。

不难想象,等00后、10后们彻底掌握时代话语权(其实已经开始了),当他们回忆起自己童年和青春时代的偶像,想起那个时候读过的书、追过的剧,大概率也会觉得那是值得怀念的经典,永不磨灭的月光。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心中的”黄金时代“。


03

再往深里说,其实每代人,也都有自己要面对的命题,和自己的解答。

今天时代的命题和以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如今诞生不了金庸古龙那样的小说了?拍不出那样的影视剧了?

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到两千年初,很多人都还活在一种欣欣向荣的开阔与希望之中。

那时候还有摇滚,有文学,有新生的互联网,有崔健,有窦唯,有校园民谣,有朴树,有许巍。

那样波澜壮阔的时代,才容得下光辉岁月,容得下仗剑走天涯。

那时的江湖,才能有热血,有刀剑,有知己,有红颜,有桃花,有月色,有烟雨江南,广袤塞北,有淼淼江水,浩浩天地。

今天呢?今天的时代,席卷的是房价,是流量,是热点,是内卷,是算法,是大数据,是女性的觉醒与困境,还有无处不在的存在焦虑。

已经疲于奔命的人们,只想在深夜的蓝光里,在刀尖上舔点蜜,玻璃渣里磕点糖。

而作者也早就知道,既然大家都是来放松的,来找乐的,那就怎么舒服怎么来,怎么爽怎么来。

所以,重生,逆袭,霸总,赘婿,甜宠,大女主,包括专为女性观众度身定制的“双男主”剧席卷而来。

所以你很难再看到:

郭靖从一个智商普通、颜值普通的“愚笨”少年,历经坎坷,慢慢成长为一代大侠。

太慢了,大家都等不及。

所以范闲一出场就全面开挂。

亲爹是皇帝,母亲是穿越过去的创造女神,干爹是连皇帝都头疼的监察院院长,养父是富可敌国的高官,岳父是万人之上的权臣,保镖是武功天下第一的神秘高手。

至于天赋异禀、逆天颜值,那都是男主最基本的标配了。

而白浅一出生就是青丘帝姬,“四海八荒”第一美女,师父是战神墨渊,备受众神宠爱,总之一路收割男神就对了。

读者和作者,都等不及主角历尽艰难慢慢成长,也舍不得让主角去受真正的苦。

就算偶尔来点虐,也是为了后面的逆袭反弹做个轻飘飘的铺垫。

主角要逆天,甜度要超标。可能的确,现实生活已经太难,太苦了吧。

焦躁的胸腔已经容不下十年一剑,时代的裹挟也等不了静水流深。

而作者,只是“嘴替”,替时代的人说出隐秘的诉求而已。

所以马伯庸也说:

其实每一代都有自己的责任和自己的成全,他们自己会有自己的一套东西,包括现在所谓的二次元、看视频、打游戏,他们也会形成自己的一套东西。”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题,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试图做出解答。


04

其实江湖仍在,只是曾经的侠客们都已经老了。

不管是曾经写下他们的人,还是曾经扮演他们的人。

江湖永远不老,老去的只是一代又一代的侠客。

江湖也永远不缺新的侠客,新的主角。

江湖依旧在,总有少年来。

虽然,此江湖已非彼江湖。此少年已非彼少年。

理解后浪对自己命题的回答,祝福后浪的成长和崛起。这是前浪的自觉,也是前浪的清醒,和能留给自己的体面。

写到这里想起两幅对联。

一幅是金庸先生的作品首字: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一幅是古龙先生去世后朋友写的挽联:

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

如今来看简直像谶语:前半段是盛世华年,后半段是依依惜别。

不如就拱拱手,道一句:

“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敬每一个人心中的黄金时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