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一年一年的日子就这样穿梭而过。
我们家在村子里的声誉似乎也越来越好了。
父亲手艺很巧,人又善良可亲,村子里的贫下中农经常来家里找父亲帮忙修理东西。这家的锅漏了,他能用铆钉给他补好,那家的壶底掉了,他能用另一块铝皮给他换个底。父亲是个有心人,从济南带回来好多小工具,他这些手艺,深得乡里乡亲的喜爱,而且从来不收什么钱。人来人往,大家也就把“地主”之冠忘在了脑后。
我的七姐,也就是玉娣姐,那也是一人才。她出工时总是穿着玉贞姐给她寄来的,洗得有些泛了白的军服,有时膝盖上还打着两个大补丁。就是这样一身朴素简洁的衣服,也遮不住她的青春美貌。只要她走过,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站在人群中落落大方,真是鹤立鸡群,别具风格。
玉娣姐不但人长得漂亮,还心灵手巧,通过自学,学会了裁剪缝纫。这在当时,真可谓是独门绝技,整个村子也找不出一两个这样的人。村子里经常有人到我家,找她帮忙裁剪衣服。玉娣姐不管农活再累再苦,从不嫌弃他们,舍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也要帮大家的忙。所以,玉娣姐的人缘,乡亲们都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