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舒服,那就换个打开方式嘛。”在《笑声传奇》的决赛中,新势力笑匠卢鑫和玉浩在相声表演中竟然把彩虹合唱团邀请进来,把所谓的忧伤搞笑而又艺术的唱出来,还用到了迈克杰克逊的经典舞蹈动作,让人忍俊不禁。
意想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东西,他们用音乐跟相声结合,还有舞蹈,恐怕老一辈的相声艺术家怎么也想像不到。
那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可以换一种打开方式呢?
1、害怕别人拒绝,所以先拒绝自己
“请问有一次性的勺子可以卖给我们吗?”同事孕妈妈露露腆着大肚子推开之前我们吃晚饭所在餐厅的玻璃门,探头叫住一个服务员,服务员摇摇头:“没有”然后准备关门。
“那你们的餐厅的勺子可以给我们不?”露露不甘心的继续问,并指了指旁边我手里提着的一分为二的西瓜。
“恩,可以送你一个!”服务员的目光落在她西瓜般的肚子上,点了点头。
“可以给我们两个吗?我们有两个人啊!”露露指了指旁边的我。
“那好吧!”说完,服务员进到餐厅里面,过子片刻,递过来两个白瓷的勺子。
“谢谢啊!”露露和我松了一口气,对视一笑。第一天《种子与土壤》工作坊结束后,因为距家太远,所以按照主办方的提供,我们就随行入住了酒店。
为方便起鉴,我打算买的水果最好不用工具的就可以直接解决,比如葡萄,香蕉.......,露露说想吃西瓜,吩咐水果店店的老板切分成一半,然后用勺子舀着吃。
可是勺子呢?附近好像也没什么五金杂货店,露露说去要个勺子时,我觉得不太可能,谁会给陌生人勺子呢。
“那我们就去刚才吃饭的那家,试试看,不行,也没事!”露露径直走到一餐厅的门前,于是就发生了刚才描述的那一幕。
如果是我,我可能宁愿自己再跑远些路,想办法去买个勺子,因为我不认为别人会同意,同时会觉得被拒是件没面子的事儿。
但是露露丝毫没有,事后她分享在生活中自己老是这么干——我可以提任何要求,同时放下期待,自然也允许别人有权拒绝。
所以跟露露在一起,你总会发现有惊喜。她会坦然的向陌生人问路,向入住的酒店寻求帮助.......她可能什么也不用带,但真的验了她那句话——船头桥头自然直。
而我呢,长得就是一幅不求人的样子,尽量事无巨细的准备,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或变化,就会有失控的恐慌感。
当我们怕被人拒时,还没有行动之前,我们内在就有个声音响起:“这是不可能的,算了吧!”,这个行动便戛然而止。所以我把这个勺子收藏起来,提醒自己,凡事在别人拒绝自己之前,一定不要先拒绝自己。
本季的《笑声传奇》里,获得最高票的霸道总裁贾冰的小品《劝捐》,为他助演的是著名表演艺术家蔡明,蔡老师要求他脱离自己的舒适圈,不演霸道总裁,用全新戏路去征服观众。贾冰坦言同意了,没多久他自己就后悔了。但是没有但是了。
因为他心里没底,在他的认知框架里,自己并不善长其他领域的表演。但是因为他没拒绝成长,所以蔡明破天荒的启用她自己团队,全新为他打造新的小品。用蔡明的话来说,助演他的压力比自己创作作品的压力还大。
果然最后贾冰依靠精湛普实的表演一飞冲天,登上传奇宝座,我留意到他踏上冠军台时,对着蔡明老师长久地深深地一鞠躬。让人无比动容。
生活中我们往往揣测别人怎么想,怎么回应,然后我们给出相应的反应,岂不知我们带着这样预设的背景限制了自己也拒绝了别人更多可能性的回应。
一位朋友,跟我分享自回国一年多的工作经历,满是委屈。发现国内外市场差异很大,国内的企业也更具攻利性,她急于想在负责项目上取得成果,以证明自己的实力。但由于管理层的错误决策与不支持使她的项目出现明显停滞。
我分享自己听到的感受:“似乎你带着国内市场不如国外市场那么短平快,效率高的背景来处理工作上的事物........这是某种程度的自我实现。”
她被我的话警醒,回过头才发现自己一直期待用一个项目的结果进行自我证明,是源于自己内在有很多的不确定感,无力感,自卑感,恐惧感.......当把这些投射到外面时,就变成谁谁拒绝听我的建议,谁谁议论我分明是在排斥我........。
“如果凭一个项目来说明我的能力不行,我无法接受。”她说。“好,这个项目不管结果如何,在过程里老总认同你的努力和能力,你接受吗? ”我问她。
她沉默了,未见得她能接受,我们害怕别人不承认我们,骨子里是对自己深深的不认可,如果我们没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内在,而是把指责的手指向外面。
你既没有勇气与力量去说服领导,比如说:“BOSS,给我机会,经过数据分析与市场调研,我的这个方案的市场占有率可以达到90%,让我试试看,出了问题,我负责!
也无法臣服领导的决策,然后为所当为的去做调整。比如说Boss是站在成本的角度考虑这个项目启动,那么在成本预算的既定下我可以做点什么。
于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被动执行着决策,其实不用等到那个结果出现,结果已昭然若示了。但世界上有绝对坏的结果吗?可不可以根据这个结果看看造成它的原因是什么?对下一个新项目的开展可以做些什么调整?........。
关键我们拒绝自己的同时,外在的也就都关闭了,我们看到的是碰壁,冲突,尔虞我诈.......。
罗胖在《奇葩说》里谈到什么是成长。成长就是主观世界遇到客观世界之间那条沟,掉进去叫挫折,爬出来就是成长。
成长本身是有些复杂。你得把你讨厌的东西放进身体进行重建,这便是自我破碎和自我重建,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2、控制不了批判,所以被操控。
“我感觉今天你会完美发挥!”在万人线上公益微课《暑期过半,你还淡定》开始的前一个小时,我的导师周梵给我发来一个爱心红包。
不亏是我的老师,她定是洞悉到我内的批判之声:“你的声线太粗了,说得不标准怎么办?会不会像教导处主任?......”。
虽然经过一年的普通话学习,我仍摆脱不过对自己批判之声。原来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强化了内在的心锚——我就是个不够好的人,我其实很糟糕,我怎么就做不好......。
这让我想起《修炼轨迹》里作者之一奥图分享的“零计划”测验,哈佛大学以多重智力架构——空间、动作、音乐、人际、数学、个人内在与语言来测试。
该项实验结果显示:四岁前的幼儿几乎都达到天才的标准。但是到了二十岁之后,受试者达到天才标准的比例降到20%。超过二十岁之后,受试者达到天才标准的比例降到2%。
每个人都在问:“这种能力跑哪去了?”哪都没去,而被批判之声掩盖了——“这个点子真逊!”、“你办不到!”.......于是创造力就被限制。
在一个小时之前我为自己设置了一个边界点,不用再去想内容润色的地方,只是去做些演练性的准备或者干脆休息,可是原本让自己缓冲时间来调整自己达到最佳状态,却被批判之声弄得信心全无,情绪也异常忐忑。
这个批判声音来自哪里?我问自己,我的这个反应基于什么样的思考模式?
我的声音不标准,太粗,自于我对温柔声音羡慕,或者来自于我对老师的声音印象,或者来自于我跟老师声音不同的比较或者来自偶尔极少数学员的评价........,这个念头、诠释、思想让我情绪开始越来越负面,行为层面我可能会出现压低嗓音、声音不受控制的加快频率、不确定的出现抖音.........。
这个行动的反应会建立习惯,进行强化既成的心智模式,这个心智模式也会下载到我的思考内容中,如此循环往复。我们一直关于自己熟悉的范围内,认知这个世界。
若是遇到与自己了解、相信的价值观不同想法与做法,比如有人夸我的声音有磁性,好听,我是不会相信的,我会“保卫”我的立场,我的那些行为会变成自己习惯,进而强化成心智模式,最后我的普通话是不好的结论就坐实了。
我链接了我的主持人李丹同学,微信那端她告诉我的声音有自己的特质,无需怀疑自己;
我链接了我的普通话老师可莹,她提醒我颧肌上提,发自内心的微信让自己的声音变暖;
我链接我们的能量班里同学,告诉大家我很紧张,大家回应他们与我同在........。
我链接我的孩子,把我的课纲讲给她听,她睁大眼睛坚定的告诉我,自己的声音独一无二。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打断的我思维链条,一切的学习都跟我们如何与世界互动有关,跟我们从这些互动中发展出的能力有关。
而这个一系列的互动中,我的觉知力开始有了深度,开始超越表层的事件与现有环境,探索到内在的潜力。
我用了周梵老师的相信自己,我用了李丹同学的放慢语速,我用了可莹老师的微笑说话,我用了其他同学的与害怕情绪同在.........。我用了所有我觉得能用的方式,打开自己,在过程里我开始看清自己,聚焦在每一分钟。
“无可挑剔!”看到老师在百忙中从状态,逻辑、故事等方面给予认可,最后用这四个字进行的总结。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而可莹老师那句:我一直都在。让我内心涌动无限的感动。
那种感觉就像是《笑声传奇》里的蔡明老师对着剧场之王周云鹏双手竖起大拇指说道:“你,无可替代!”。说心里话,起先我是有些瞧不起周云鹏的,我觉得他话都说得不清楚,人又长得不帅,但他那份剧本创作天才般的创造力,从容、享受表演的那份纯然的状态,实在让我叹为观止。
他说只要有一个人看他的表演,他将为之不断奋斗,而我呢?在十个人中得到9个人表扬,1个人批评,我便会本能把关注力放在那1个人身上,然后用自卑之刀毫不悭吝地直戳自己。
为什么不用更大的打开方式?让那9个人肯定的声音进来,滋养自己,鼓励自己。
3、完美是暴力,所以被准备
“我觉得自己进度慢了,不知道为啥自己一直就是那么的慢??我明明很想快的啊,是不是因为我想得不够?”同学M微信里问我。
“我发现对自己的苛求,完美主义,我会希望.......否则就不值得写,就不能开始.....。”同学L微信跟我分享自己的困惑。
.....其实他们都有一个所谓好的标准哪儿,哪怕出现一点写不好,做不好的可能,就觉得还不如不开始,其实她们也不知道自己行动后与所谓的标准差距在哪儿,所以自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算准备好。
于是越准备就越觉得不够,越不够就越很难开始。她们都承认自己有个完美主义的模式,我的回答是,完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暴力。
完美:完备美好,没有缺陷。哪一个是有缺陷的呢?任何一个东西你都可以指出它的缺陷,反之任何东西它也都是完美的。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将内在的经验与外在社会化经验相结合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有兴趣的事,喜欢的事,想做的事........t与其说让自己准备完美的呈现,不如去找到这三样的事情,然后呢?
就去做啊!我对M同学说,管它个毛线!只要去做,就去赞自己;我对L同学说,管它个毛线,先写十分钟再说........。
佛家说:呈、住、坏、空,解释起来无非就是一切形式,一切的一切都在持续改变,都是互相连结,都在持续开展,然后消融,回归源头。
要观察东西太多,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所以去做,做着你就知道要去准备什么,就像我的瑜珈兼肚皮舞老师会兰所分享的,自己学习肚皮舞才发现形体很重要,于是去学芭蕾形体,学习芭蕾发现柔韧度很重要,于是学习瑜珈,学习瑜珈发现力量感很重要,于是学习有氧运动........。
我最近越来越喜欢《吐槽大会》里主持人张绍刚,虽然毒舌依旧,言语“尖刻”,但却智慧幽默,宽容诚恳,勇猛自黑。
“前几期,我一主持,就有弹幕说叫我滚,于是我就滚了,然后上一期王自健来了。接着弹幕纷纷说还不如叫张绍刚回来,于是我就努力爬回来,哎,你们亲手把我扔那么远,还要我凭努力飞回来,你......还要我怎样?你以为我是回旋镖吗?”
坐屏幕前的我一听大笑不止,曾主持央视《今日说法》栏目,并一战成名,被看做年轻有为的典范的他。后来因性格特立独行,引来无数争议和谩骂。一度退出主持界,我不知道他经历什么,但站在台前的他自称中国的Lady gang gang,却仍具独特魅力。
如果任何事情你都想准备好了再去做,以取得炸飞天!一定中!绝对火!的效果,那么,你就一直准备着吧!
所以才劝你换一种打开方式嘛,不断的让自己强大起来,不要说,我计划如何,《我的前半生》里罗子君的妈妈甄珠为了跟华侨崔叔叔在一起,给对方的儿子写了一份保证书。罗子君批评妈妈糊涂,质问为什么这么做。
“人为什么要签保证书呢?因为不能保证不了,才签保证书嘛!”她胸有成竹的答复自己的女儿,哈哈.......在我看来所谓的计划也是这样。
文中开头提到的卢鑫和玉浩在去年的《笑傲江湖》中勇夺冠军,却观众被质疑黑幕。如今在《笑声传奇》屈居第二,他们仍傲娇满满。主持人问他们去年得了第一名,现在得了第二名,心里有没有什么落差。
他们笑道:“那个第一名早过期了!”,“什么时候过期的?”主持人问道,“就是得奖的那一天啊!”他们轻松的答道。
保质期就只有一天就是比赛获得那一天,现在提及它,早过期了,所以他们称来参加今年的《笑声传奇》比赛已是两手空空,重头再来。所以他们将继续的用不同的方式打开相声的艺术之门。
那我们呢?也是一样,生活就是一个调色板,如何调,看你想玩儿什么,怎么玩儿,不管怎么玩,都给自己多一个打开方式,去接触到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给自己设限。
记住 ,你不是你的专业,你不是你的职位,你不是你的身体,........你什么都不是,反之你可以什么都是。把每一个变动当成一次学习的机会,一次难得的体验,而非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