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为何中国人的中年危机”的话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看不知道,原来我此前所得的又是一种潮流病。
虽然还不到官方说的中年期(35-40岁),但这种所谓的“中年危机”焦虑我也曾深深沦陷,不光是我这种而立之年,评论区中二十几岁也在喊苦连天的也大有人在,当然,那种是正处于初入职场尚未站稳脚跟,看到此文,又预见到前有中年更大的动荡等着自己,从而陷入双重的焦虑。
人生,哪个阶段不焦虑呢。没有导航的帆船,不免危机四伏。
虽说目前“中年危机”的症状稍有缓解,但我知道,它从未离去,每当日照西斜,我望着窗外略显萧瑟的冬色,对前路未卜的茫然感便涌上心头:下一站,自己何去何从呢?
三个月前,我还是一名马不停蹄的小白领,领着三四线城市工薪阶层的高薪,表面光鲜,每日却惶惶不可终日。我深深感到自己在所在行业上的体力不支,以及江郎才尽。正如文章中提到的那样,“在讲究效率和速度的工业社会,年轻才是优势”,大把的时间,大把的精力,且抛开工作不说,就是出去通宵狂欢,你也拼不过公司那些小鲜肉。他们正如当年初出茅庐的自己,就算平均全天超过12个小时的奋斗,全月午休,却依然充满鸡血,激情澎湃。
如今回想起来,从前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是过于盲目了,并且缺少反思,如果一味为了匹配外界的标准而拼死拼活,忽略对自身的全面评估,很有可能越往上走会越迷惘。年轻时努力拼搏很重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趁着年轻尽早认清自己,评估一下手头上做的是否是自己的特长所在,预判一下按照目前的发展,未来3年、5年、10年的样子是否是自己想要的,能不能走得更远,内心能不能越来越清明。
而要准确做出预判,就需要注意不断充实自己,除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看,多和前辈们聊天,多观察,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对自己内心的触觉,观察、提问、思考,把心路写下来。一个人能不能获得幸福,在于是否心甘情愿。否则,就容易出现:在别人看起来都挺好,做着人人称羡的工作,自己内心却因为怀疑脚下所走的路正确与否而纠结无比。对于拥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对于未来,患得患失。
哪天不反思总结,哪天就灌溉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