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小衣食无忧,家里也算是小康之家,也不用为钱太操心。不至于因钱而感觉生活困苦,我感激家人,这是我的幸运,我也因此而受益。
而长大后我也发现,因为家中老一辈人的影响,我对金钱的认识并不完备,还需要学习调整。
以致我自己花钱还是很节制,甚至有些抠门,自己也能存一点小钱。实际上,最后我也发现,虽然节俭是一个好的品质,但这种金钱观还是影响着处事的眼界。
•知轻重
上大学时的一个暑假,在上海找了一家公司工作实习,好好体验了一把一线城市的生活。
那时候,上海的日常开销比在学校时大的多,房租也是一笔大支出。加上公司发的实习工资,日子过得总是紧巴巴的,但至少还是能生存的。
那段时间,每天都是精打细算,严格控制当天的花销,甚至每天吃饭都是一样的,因为公司附近便宜的饭菜就那么几道。一开始睡觉没有枕头,最后也是硬生生用公文包代替,用了一个夏天。两个月后回学校,发现瘦了十斤。
后来想来还是太节俭,以致忽略了孰轻孰重。身体最重要,吃好睡好才是最该保证的,反过来讲,当初省的那点钱回学校后也没有实质上的改变,而对于上海时的生活来说,不说顿顿大鱼大肉,起码饭吃好不那么将就也是不难的。
•明远近
同样,毕业后来成都工作,一开始也是因为要省钱,贪便宜租了一间隔断间。以为这样就能多存些钱,留着以后买车买房之类。
事实上,住隔断间的那段时间体验非常糟糕。因为是合租混住,人员混杂,共用的厨房、卫生间的卫生状况糟糕透了,加上是隔断间几乎没什么采光,白天也需要开灯照明。每天上班都已经让人很疲惫,回去后还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去调节情绪状态。
而现实就是,省的这些小钱还远远不够买房买车的,关键还是要开源多挣钱。不是不要省,而是因为这种省,容易让人习惯性节省。花钱还是要看长远,有些钱就不该省。我自己最后也因为这些,付出了些许代价。
•成本意识
另外生活中也是因金钱观处处受影响。
因为不爱花钱,注重节俭,就让心思上只看当下。实际上就成了只守不攻的保守派。这种状态容易让人局限眼前,导致一些糟糕的事情发生之后,仍然迟迟没有改变方向。
比如处事上不会落落大方,局眼三寸地。另外就是因为看重眼前,反而忽略了长远发展。典型的即是,失败了或者方向错了就该立即做出调整,断舍离,已经付出的成本不用考虑,而不是还在纠结付出的代价。开始慢慢学着关注长远利益,有沉没成本的意识。
•金钱观即格局
实际上,金钱观更能代表一个人的胸怀与格局。
太过于斤斤计较,注重的往往都是些蝇头小利。没什么大局意识,最后也是因小失大。
比如,许多人喜欢打折促销时才集中购买图书,总觉得这样才划算。
问题的核心是,你的时间才重要,精力才重要,能够获得的知识才重要。要有时间成本意识,精力成本意识,长远意识。什么时候要学什么东西,需要什么资料图书,或者某段时期心血来潮想看什么书了,那就赶紧去买,不要等打折促销,空耗时间,或是正好凭借兴致,一鼓作气赶紧把想看的书买来看了,不要让精力白白耗损。所谓回头再看,打折时买了再看,一般都是拖延,到最后都没有看。另外,买书不用省,重要的是书中能提供给你的价值,这种价值远不是书的单价能够衡量的。好书给人的启发都是获益终身的。实际上,为图节省而买书的,节省的那部分钱对人也没有大的实质性改变。
再比如,好多人觉得坐头等舱也只是装装身份,装装新潮,顶多是因为有钱,为了更舒适些。实际上,对富人而言,它的意义如同考EMBA是一样的,是对潜在机会的认同。坐头等舱,闲聊几句,没准就和你身边的人有了生意合作的可能,EMBA的同班同学,没准就是你下次创业的合伙人。
同样的事情还有很多,那些看起来花钱不讨好,花钱装样子的事情,会花钱的和不会花钱的理解就不一样。你对金钱的理解,才显现出你对问题的认识深度。
不一味图省,关注长远利益,学会花钱,才能好好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