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中考出分的日子,像被拉长的棉线,不紧不慢地悬着。儿子刚考完那阵,连答案都懒得核对,仿佛合上笔盖的瞬间,就把所有紧张都封进了考场。可随着各地成绩陆续公布,那根棉线渐渐绷紧了。
西安出分的前一晚,他躺在床上翻了个身,声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发颤:“妈,你现在啥感觉啊?”我正翻着书,指尖划过纸页,平静地说:“没什么特别的,有高中上就行。”他猛地坐起来,语气里藏着急:“那怎么行?我想上那所高中的!”台灯的光落在他绷紧的侧脸,我忽然懂了——有些期待太沉,只有揣着它的人才懂分量。“所以啊,”我合上书,“咱们的感受不一样。这种时候,最真切的滋味,总得自己尝。以后路还长,要选的要扛的多着呢,你得学着自己担起来。”他没再说话,黑暗里传来轻轻的呼吸声,比平时重了些。
第二天早上9点到10点半,他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拿起手机又放下,说他不想看书了。我说那就练习英语字帖,让自己静下来。渐渐地,他自己学习了一小时英语单词。
我坐在旁边看着,心里异常平静。不是不牵挂,只是清楚,孩子的路终究要自己走。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在他往前冲的时候,稳稳托住他的脚跟;在他慌了神的时候,递过去一点让他能稳住的东西。至于结果,就交给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