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的老师与我探讨的情与理的关系,让我很有收获。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真情与深情都是完全没有理性的,特别是一见钟情,那是两个人一见面后灵魂擦出来火花,如果有一丝毫的理性,那么那一个理变了,情感也一定会变化。这里的情感就一定会靠不住。
很多的时候,真情与理性地去观察他人,都会一时觉得对方还不错。但是这里有一个心理距离的问题,我们用理性观察他人的时候,是居高临下而观察的,与他人的心理距离较为远。我们觉得他人不错,但是我们不一定会喜欢上他人,他人更是可能对我们没有感觉。就算是好也只是一厢而情愿的事。
我们要区分同情心与同理心。同情心还大多是理性的居高而临下,以审视的心理去看待下面可怜的人。而同理心却是真正走下来,走到那一些可怜人的身边,倾听他们的声音与呼吸,这就是真心与真情,这时心与对方心灵很近,甚至完全是贴在一起,我们能够感受到对方而对方也完全能够感到我们,这里可能不会说什么道理,也没有更多的语言。却对方共情,感同而身受。
诸葛亮是天下明理的人,没有出隆中之前就把天下大势说的一清二楚。打起仗来也是头头是道。可是理性如此的厉害,张飞与关羽二人还是不怎样买他的帐,如果没有刘备,诸葛亮一点也指挥不动这两个人,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请清了也不一定有用,很多舌头无法解决的事拳头可以解决。
刘关张偶然遇到一起,三个是不相干的人,身份不同家产不同性格不同,却突然在那一瞬间对了眼,大家成了生死的结义兄弟,这里也许就是一见钟情吧?什么理由也没有。心灵却可以互通,人与人的关系,还是在于心灵的距离。一件事我们是能够吸引他人还是让他人远离,更是在于情感,而不在于有创意的理论。
其实每一个人心灵之外都有三个圈子,离心灵最近的内圈人,我们可以象操作我们的手指一样去控制;稍离为远一点,还在我们的情感范围内,我们就可以做好自己去影响他人; 再离的远了,你可以滔滔不绝的说一些道理一大堆,可是你只能够关注一下,对方其实离你很远,你什么都不能够做,他不会受你影响更不会受你控制,你大多只能够干看着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