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 30 年,计划经济会越来越大吗?2016-11-23

如果你放开思路,舍弃什么经济、政治、军事、生活、物流……之类的概念,更精细、全面、整体的看看现在的中国、现在的世界:

1、各种工业机械越来越聪明,越来越精确。

2、长距离运输越来越快,可运量越来越大。

3、“电子程序”越来越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4、程序可编译的越来越复杂。

5、人们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6、过去的经济模式越来越捉襟见肘。

7、人们的物质需求越来越趋于饱和。

8、人们对精神食粮需求越来越多,且越来越不满足于粗糙的文娱产品。

9、地球石油矿产等非可再生资源…这是固定的,所以只会越来越稀缺。

……

继续列下去,不知会写到何时,所以就此打住。

总而言之,

1、从硬件、软件技术上来说,现在已经具备实现计划经济的基础了。

2、从地球资源来看,如果不计划经济,就以现在的经济模式,按现在的地球人口(以及将会增加的人口)来看,用不了几年,地球资源就会稀缺到再来一次世界大战(基本指望不上移民外星球。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资源浪费的速度,所以,恐怕不等人类移民外星,大战就开始了)。

必须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计划经济”显然不是新中国用过的那种,由上而下的计划。

按我个人的思考,世界需要的“计划经济”,应该是一种全人类参与的自下而上“动态平衡”式的“计划”(暂且称之为“动态计划经济”吧)。

上边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现在让我细细为您解释^_^

首先需要明确两点:

1、有很多消费,虽然是“必需”的,但消费的“内容”是有弹性的。

比如人人都需要吃饭,但是吃什么?这是一件可变化的事。

比如人人都穿衣服(暂请忽略婴儿),但是穿什么?这也是一件经常变化的事。

比如人们都想有自己的住房,但是住在哪儿?多大面积?这仍是一件有弹性的事。

人的很多消费需求都是如此。

2、另外还有很多消费行为,并不是生存必须的,所以消费“内容”弹性更大。

比如吃饱之后的点心和水果。

比如穿暖之后,填满衣柜用的其它衣饰。

比如同一个人的第二台笔记本、第三个平板、第四部手机。

比如出去喝咖啡,去影院看电影,去旅行…

如此一来,“动态计划经济”也就有了可腾挪的空间^_^

接下来写写我所说的“动态计划经济”的基础模式:

首先,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物资交易平台。

理想状态下,所有的交易都在平台内进行。

在平台内:

所有属于“地球不可再生资源”类的东西,全体人类平分“使用权”。

(很可能需要以期货形式再分配,这方面的设计还需要细化,这里先不详写了。

所有属于“地球可再生资源”类的东西,全体人类平分“期权使用权”。

(此处的“期权”类似“期货”的概念。

(不过,有些农产品,需要根据产地做一些调整,这方面我只完成部分基础概念,还没有完全想好怎么设计程序,而且就算是概念部分也太复杂,这里就不细写了。

简单的说,就是:

所有属于“人类劳动”的产出,由购买者支付:资源期权+竞拍价格。

例:一件衣服的定价包括:

一、生产衣服使用的原料的期权:

1、直接材料资源期权:面料生产所需的棉花或化纤“原料”的资源期权。

2、间接材料的资源期权:比如生产均摊生产织布机的原材料资源期权(按机械的使用寿命均摊)。

3、机械运行和维护的资源和人力费用(机械化程度越高之后,人力相关费用越低)。

二、衣服的设计者的创意定价:

这是由众购买者之间也包括设计者共同进行的博弈。

理想的状态下,

可无限生产的衣服,创意定价固定;

产量固定,无法大量复制的衣服(比如手工制做),由买家在平台上竞拍(竞拍规则可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全球统一,一部分是卖家自定义)。

简单的说就是:

产品使用的“资源”,由买家直接支付“资源期权”,而卖家的劳动付出,由参与者博弈决定。

其他产品同理。

但是,这和“计划经济”有什么关系呢?

嗯。这里有计划的不就是“资源”嘛^_^

而且,所有可无限复制的产品,都可以直接以销定产,而不是像现在这种先生产再销售的模式呀^_^

这样可以减少大量库存积压,也减少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我妈说过:贪污和浪费,都是犯罪。

而现在的经济增长完全是以消费增长为基础的。

这样非常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地球可受不人类现在这种消费模式。

为了我自己能安度晚年,我也希望经济模式能快些安全转型。否则等我退休的时候赶上世界大战可就不好玩了=_=

其实,上边并没有很清楚的写出我设想中的动态平衡。我晚饭还没吃,所以也没力气写了。现在就尽量简单说一下我设想中的 动态平衡的世界:

不再是由一部分人替另一分部人做决定,完全使用(有根据或无根据的)猜测,以及各种“单方面的主观意愿”来决定提供什么;而是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客观需求或主观意愿发出“需求”,然后由一个“大平台”自动链接其他能够满足这项需求的公司/厂/个人来提供服务。

这就是我心中的 “新计划经济”。

此致。

写于 2016-11-23 21:1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