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在洞穴之中(Day26)

                                   一

       一个小镇上,一名年轻管道工寒夜接到报告说某个住满底层群众的筒子楼水管崩裂,去勘察时发现大楼豆腐渣工程即将在24小时内倒塌,于是碾转找到正在举行生日宴会的女镇长报告危情。

     女镇长和手下考虑自身利益,及经扶植女镇长上位的经济操手怂恿,决定放弃转移大楼中的820名住客并暗杀了两个头头当做替罪羊。

  被杀的负责建筑的头临死替管道工求情,允许他保守秘密带着家人远走他乡,管道工良心未泯,不顾父母及妻子的劝告执意去救人。 天微亮他即单枪匹马跑到危楼挨家挨户紧急通告......

     他能救出大家吗?如果是你,会回去救吗?

                                    二

        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微弱的阳光从通道里照进来。一些囚徒从小住在洞穴中,头颈和腿脚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朝前看着洞穴后壁。

     在他们背后的上方,远远燃烧着一个火炬,在火炬和人之间有一条隆起的道路。道路上,有些别的人手中拿着各色各样的假人或假兽高举行走,或止语或说话。

     于是,这些囚徒看到这些投射他们面前的墙壁上的影像,他们把这些影像当作真实的东西,将回声当成影像所说的话(想象电影院)。

      偶然有一个囚徒解除了桎梏,站起来沿着长长的通道走出洞穴,走到阳光下。开始不适应两眼冒金花,慢慢看见蓝天白云、树木花草、看见真实的世界。

      此时,他该如何选择?是回到洞内告知并解救曾经的囚徒伙伴,还是自行离开享受自己的人生。

      如果是前者,他如何向囚徒们描绘他的所见所闻、如何取得同伴的信任?他会得到信任理解还是嘲笑、讽刺、甚或生命之忧----别人以为他疯了想杀了他?

                                    三

       故事一是俄罗斯2015年电影<愚夫危楼>中的情节。故事结尾是,大家在他拼命的警告声中惊恐的下了楼,未待多久,躁动的人群即在人渣的带动下对他“散布流言”严重不满,围殴他一顿回到大楼。冰天雪地里,受伤的管道工独自一人蜷缩在楼前的地上。

      故事二是柏拉图在哲学名著<理想国>中描写的著名的苏格拉底洞穴隐喻。作为解放了的囚徒毅然返回洞穴解救同伴的代表,苏格拉底,被统治者以”不敬神灵和蛊惑青年”名义判处死刑。

                                   四

     洞穴无处不在,政治环境、思维习惯、自我认知、偏见局限、心智模式......我们处在各种各样的洞穴中,我们以为眼中看到的世界就是全部真实的世界,以为所见即真理,事实它也许只是真实世界的投射光影。

     洞穴里的人能自救自渡吗?本质上很难,大多数人不自知。只有极少数像苏格拉底说的:“我知道我不知道”的人可能走出洞穴,获得自由。

     有些出洞的解脱者很想回去唤醒沉睡的同伴,但感觉使出浑身解数收效甚微,为此深感痛苦。

      对此,昨天复旦大学哲学系郁喆隽教授在”复旦风马牛哲学微课堂”上给现代人建议了三条可走的路:

     第一条,教育的方式。可以是非常学术性的,比如学者写个学术论文,也可以是面向普通人的大众化方式;

       第二条,像苏格拉底,来到一个公共领域面对所有人,比如电视网络辩论,这时可能会遭到嘲笑误解讽刺,甚至风险。

      第三条可能也是最有争议的一条:商业。商业有内在逻辑,它毫无疑问对人有一种根本性的影响。

      每个人可以结合自己当下的生活给出自己的答案。

        你怎么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 张胜萍 朝阳喷吐霞光 万里晴空朗朗 鸟儿叽喳细语 抬看雁阵行行 清风徐来舒爽 天台书声琅琅 美文佳句入心 诵...
    超级赋能王张胜萍阅读 252评论 21 10
  • 1.常常会听说一词“选择恐惧症”,当面临生选择时,自己没有必要正确且清晰价值观和概念,此时对于选择结果无法做出正确...
    水中望我阅读 199评论 0 2
  • 不造过期作业还有没有用,看完了就想法就写下来啦。 变现营收应该是每个互联网公司的重中之重吧,可惜曾经有一个我...
    素风彩铃阅读 253评论 0 0
  • 我们总是很容易发现别人身上不好的东西,并且去指责别人。当我们在控诉他人的不足之处为什么不想想自己身上的不足呢...
    崴崴阅读 1,24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