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位粉丝后台咨询我一个问题,我认为非常有代表意义,我拿出来说一下我的看法:
这位粉丝的问题,首先要区分出来你买房的目的是什么?
无非就2点:要么自住,要么投资。当然也有人为了度假,为了情怀,这属于另类小众买房群体。
如果是自住:那么你要爱上它,不光你要爱上它,你老婆也要爱上它,你小孩也要爱上它。这样你住进去你才会幸福。所以,你买自住房你要买你全家爱的,提升幸福感的房子。
重点来说一下,如果你带着投资属性去选购房子,那么你要弱化你自身的居住属性。
什么意思? 买投资房无外乎这几种,一种等待拆迁,一种用来出租,一种就是用来翻新再出售。那么你就不要站在你大而美的角度去看它。
你不要爱上它,你要从“数”上去思考。你要买“数”最好的那一个,“数”算好了,才能让你发财的。那么看什么“数”呢?
你看你买的这个出租房,你的买价是多少;历史最高价位是多少;将来可能的增值是多少; 隔壁老王刚买的,价位是多少;你买过来要出租,好不好出租,能租多少;你每年的现金流是多少;你往要里面搭多少钱;
一个数,一个数地算下来,如果这个数很好,那么你就可以买。
就像这位粉丝问的:考虑步梯,楼层高爬楼梯采光好,楼层低不爬楼梯采光差。你又不是自住,你考虑这些问题干嘛?这就是典型的陷入到了用自住的眼光去买出租房的逻辑。
出租的人,不会在你的房子里住一辈子,爬不爬楼,采光怎么样也是租客一段时间需要克服的,租客更在意你的租金是多少。
这种房子你不要爱上它。你要去算数,高楼层和低楼层价格差距是多少?每个不同楼层装修情况,我需要搭进去多少维修成本?周围配套,距离地铁的远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