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打扫卫生,配的是樊登读书会里的《扫除道》,讲的是一个日本老板通过60年如一日的彻底清扫公司的上上下下、边边角角,而将企业从破产边缘推向了蒸蒸日上,后来不仅开了很多分店,而且“清扫”文化成了其上下游企业和客户的效仿之法。
最近公司发生了一件有关清扫的小事儿,现在想来意味深长。
周三下午去会议室开会,发现周一时候就有的两面板书“岿然不动”。我正要动手擦掉,被A同事好心拦下“擦它干嘛,我们开会又不用白板!”接着B同事发话了“真是太不像话了,上周写了这周还不擦!”“就是,行政部就会对我们吆五喝六的,对**部门(板书作者)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要是我们部门哪个同事没有写的,估计早就在集团群里通报罚款了!”C也表达自己的见解。“谁让人家是最能挣钱的部门呢!”B打趣道,“挣钱多就可以降低道德要求,为所欲为了?!”A脱口而出……
后来我还是把白板上的字擦掉了,上面的字就像是“诅咒的字符”一样影响着进来开会人们的心境。看一眼就被“施法”一次,再看就“中毒”更深……时间久了,好像整个空间都有“怨气”了。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白板未擦,背后却是失职、失公和不同价值观的冲撞,是人心的“枝枝叶叶、藤藤蔓蔓”。
据说曾一度伦敦地铁是治安最差的地方,后来的市政将涂鸦清除后,治安状况就大为改善。这就像“破窗效应”,坏了一块玻璃很快就会让整面玻璃墙都千疮百孔。擦净一块玻璃,很难保证别的玻璃也会被擦净,但坚持保持清洁,也会影响周边的环境,从而激发善的一面。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不要期望别人立马转变,抱着打扫干净脚下这块地板砖的想法,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定会让自己的心境愈加整洁,能带来更多积极向上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