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9的的的朵朵
一直想写一点这个演员和音乐之间的“瓜葛”,但你总是很难用语言来说清楚一种精神上的通感,是的,就是精神上的。他不出专辑不是歌手,歌唱也不是他要选择的发展方向,音乐不是他的主舞台,他身上甚至都找不出一个歌者该有的丁点儿沧桑,可就是会让人觉得,如果你有酒时,最适合在音乐里和他一起聊聊故事。
你能从张若昀的身上和他的表演中,发现民谣的原生、古典的深刻、交响乐的宏大、哥特的无所禁锢、摇滚激情中的孤独,他是一个无法被单一定义的演员。
《不灭》的故事
他的几首单曲,除了在综艺节目中的现场献唱,都是为自己的剧演唱的主题曲。其中《不灭》不仅是他作为演员演唱,还是他特意为此剧亲自作词的一首歌。
当初张若昀接下《法医秦明》这部剧时是毫不犹豫、甚至略带冲动的,他曾说选择剧本时“如果一旦让我看到立刻汗毛竖起来的剧本,那其他的一概不接了”。甚至拍完了戏情绪还停留在里面,他“一直想自己尝试写歌,这部戏杀青之后,有三四天的假期,就想着琢磨一下歌词的事,写着写着就偏到了这部剧上面,那索性就为这部戏写歌吧”。
歌词的第一句是“灯光照着你的眼帘,空气中弥漫这威胁”,这句的灵感来自于张若昀当时写歌的环境营造,更来自于他对角色的心理营造。拍完《法医秦明》,张若昀去淘了一个古董无影灯,休假的一个晚上,所有的灯都关了,只开着这盏手术灯,一个演员沉浸在角色里,一杯红酒一种呢喃,仿佛在同死者交谈。
那是一种在独白中的对话,在生命的深度中涉水,把头脑中的角色影像用另一种形式表达出来,用音乐记录。彼时的他像一个善于聆听的神父,仿佛在告慰死者,会有人听懂那些“红色的鲜血和绿色的枯竭”,“游戏我来破解”,“人心不能搁浅”,并“告诉他们安息吧,会有人为死者沉冤,一种天地之间孤独又情投的感觉”。这将他对审美的敏感,对生命的体验,对角色的理解和传递,全部用复杂又清晰的逻辑和充满想法的演绎,以及剧中多次语言与肢体间的精神交流,呈现在文字表达中。
而张若昀那句“不灭”的唱腔,压低了嗓音,仿佛是声音从声带中挣脱出来一般,有种解脱的救赎感,让绝望都有了极限,可以衍生、解决或者释放。
他用音乐彰显了创作中的专注,不用激情刺激灵感,而是娓娓道来,有沉郁的氛围,却总伴随着温和的人性。对逝者的委屈,有着从容的理解和体谅,仿佛一次长谈。没有写成法医的赞美诗,却让谋篇布局发掘出影视作品最深层的灵魂,就是“鬼手起舞唤佛心不灭”。
《迟到的誓言》
这首歌是《十五年等待候鸟》的片尾曲,张若昀用他自由自然自我的状态将歌曲写意的表达了出来,他孤清的音色极具磁性,如夏风摇曳,雨润青葱,将所有人拉回到美好的青春年代。每个人的青春都有缺口,而正是这些缺口体现了整个生命的丰腴起伏。
《最长的旅途》
也是一首片尾曲,张若昀唱出来,会让观众立刻想到《无心法师》中那个痴情军阀“张显宗”,仿佛“在表露心声,让观众有带入感”,使得音乐产生了画面,很有意境。这首歌适合在各种场景里听,尤其是在河边,看着河水东流日西沉,感受生命漂泊中的从容。
他的音色极为动听,畅达平稳,没有强烈的渲染,像温暖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却又真实鲜活,如诗般浸入你的耳鼓,不自觉的就有种让梦想住进远方的冲动。
《迷途》
《麻雀》插曲,在生命的中追寻,像走进一片迷失森林,四周有深渊步步逼近。他音色的舒适度,演唱的速度都恰如其分,不会咄咄逼人,有种无以名状的五味俱全,用他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力让剧中的情感直达人心。
曾有记者在采访中询问他,有没有考虑过出专辑或想过在音乐方面有所发展。他只是说“喜欢归喜欢,但现在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演戏上,而唱歌是另一件需要用功去做的事,在我还不能完全全身心投入音乐领域的时候,我不会去考虑这个事情。”
他不是专业歌手,只是给角色一个交代,而非对身外之名的期待,所有抱以的热忱和付出的努力,都是对角色美感的深度意向的解读。音乐在现阶段并不是他想呈现的生命语言,表演才体现他对内心深刻的挖掘和完全的专注。
让我们一起期待他继续在剧中情节里行歌,用具有穿透力的声音,使每个人在故事和情感中找到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