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馥花耳语
r让你更懂父母心
01:
清华教授吐槽“无现金支付”遭喷“老废物”
事件的起因是天津现已成为第一个加入“无现金社会”的北方城市,12家机构和企业宣布加入“无现金联盟”,这遭到了清华大学教授的吐槽,他说:
“这是歧视我们老年人!”
其实,教授的意思并非是对“无现金支付”这一新兴移动支付方式的口诛笔伐,只是站在自己老年人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确实,这些新近出现的事物对于年轻人而言,不会有很难的适应以及学习的过程,但对于一些年纪已经大了、思维方式已有些落后于社会的老年人来说,着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支持移动支付,但如果完全拒绝现金支付会必将带来社会服务的不平等,会对那些习惯于传统支付的人群带来很大的不便,本来为大家提供便利的移动支付也会在某种层面上不那么便利。
但很多年轻人在看到教授的言论后,却戾气很重,发表出了许多不适当的、过激的言论。
1、有辱骂老教授是老废物的
2、有直言不讳的表示就是歧视你们的
3、有职责老教授阻碍社会进步的
4、还有说老教授此举实则是在歧视自己
5、还有的说自己小学文凭的爸也会移动支付的
姑且抛开整个事件,有些网友的言论确实让人听了不太舒服。
02
我相信,中国有那么多老人,不止清华教授会在面临全面移动支付的社会时,有些无所适从,还有更多的老年人,不是他们不想接受新生事物,而是真的力不从心。
大脑的萎缩和退化让他们对于“扫码+输入密码”这样简单的两个步骤都难以操作,更何况移动支付还有风险,省吃俭用存了一辈子钱的老人们,不敢承担这样的风险。
如果真的全社会都实行了无现金支付,那这些老人们该怎么办?社会服务将不会使用移动支付的他们屏蔽在服务人群之外,算不算得上是对他们的一种歧视呢?
那些在评论里炸了毛的年轻人,我不信他们的家里就没有老人,他们家里的老人,也不一定都会使用移动支付,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去骂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是个“老废物”。
我想,年轻人们之所以炸毛,出口不尊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对方是清华大学的教授。
在年轻人看来,清华大学是中国的顶尖学府,无论是教育还是科研都走在世界前端,那么清华大学里的教授也应该是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教授,是走在所有人前面的教授,那他们就必须会使用移动支付。
但清华大学有些教授就是学不会甚至不能使用移动支付,那他们就该被骂“老废物”吗?
何况提出“无现金支付是歧视老年人”的朱宁教授也没有否定移动支付的便利,他的观点是:“我支持大量使用移动支付,但不是特别同意‘无现金社会’的提法,移动支付应该是主流的趋势,但并不代表我们要取消或者杜绝使用现金。”
很遗憾,炸毛的年轻人们都没有看到朱宁教授说的这句话,因为他们压根儿就没有耐心看完整篇报道,只是一个标题就为朱宁教授贴上了“老废物”的标签。
03
当你在指责教授是个“老废物”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正像这位教授所说的那样,为出门购物不能使用现金支付而苦恼,他们努力地想去学习这个新生事物,但不管他们多么努力,就是搞不懂这个繁琐的过程。
当你和朋友在外面吃喝玩乐,用手机搞定一切的时候,你家里的老人或许正诚恳地询问商家:“年轻人,我不会用手机,能不能用现金付款啊?”
当你笑话老人家连手机都不大会用时,你有没有看到他们眼中的失望?他们心里可能想的是:我是不是真的不中用了?
之前,有一个北漂的男生为了教父母使用微信以便更好的联络,做了一份“微信使用指南”,把微信的使用步骤画成简笔画,从每一个模块的功能到小表情的使用应有尽有,父母看了一目了然,很快便学会了。从那之后,只要想见儿子了,他们就跟儿子用微信视频,非常方便。
04
我们有时候也会抱怨父母过于啰嗦,简单的微信使用、发消息、视屏都不会
还要在旁边问个不停
刚开始还可以有耐心的去解释几句
问的多了,直接就会变得不耐烦
可是,在我们眼里觉得很容易的事物
对父母来说,就如同清华的这位教授一样
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他们已经不再年轻
渐渐开始向我们展示自己脆弱的地方
当你看到父母的脆弱的时候
你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面对呢
卸下半生行囊
把人世风尘关在门外
你我都是归家的孩子
亲情的温暖 丨 离家的岁月丨 成长
本公众号所有文字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