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连韩寒一本书都没读过的人,却要在草草看完一部电影以后,发表对于这个电影的评论是不是有些可笑和肤浅。我其实只是借助韩寒的电影里的光和影、声和静表达一下我的个人感受和自己的感悟罢了,不是影评、不是做作,只是吃过桃酥后对于口里留有的余香的微笑罢了,平淡而粗浅。
故事的开始,就讲了三个人的旅程,从最东边的东极岛出发,目的是送江河老师去大陆的最西边就职教书。开始时,是三人行,并且表示谁也不抛弃谁,结果,第一站后的夜宿就出了乱子,胡生丢了。但是还是三个人的旅程,只不过第三者成了江河邂逅爱上的骗子苏米。随后,苏米身份被揭穿,苏米离开。江河和浩汉继续前行,在浩汉最期待的二站,也就是浩汉在与“女朋友”刘莺莺相遇的地点,浩汉的精神和感情寄托在刘莺莺的一席话后,完全崩塌,他失去了对于亲情和爱情的信任。但是他还是坚信着友情,"还是送你入职比较重要"这句简单的话已经告诉我们。所以及时在后面的旅程中已经没有他的追求的东西,但是他还决定上路。在接下来的旅程中,偶然汽车撞晕阿拉斯加犬,成了一个贯彻故事后边的暗线。然后,他们遇上了“吕行者”,一个自称绝不会伤害任何人的摩托车流浪客。于是,两人再次变成三人。但是,在这里,由干新人的加入,原来简单而单纯的旅程目的改变了,不再是送江河入职,变成了去看一个卫星发射的现场。而浩汉和江河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阿吕的影响,心中激起了想看遍世界去旅行的激情。但是,最终,阿吕偷开车独自离开了,没有任何的解释。这让浩汉对干唯一情感寄托的友情也崩溃了,随之,浩汉对于这一路来发生的所有的事情开始质疑,并且抱怨,和江河发生了激烈争吵,甚至差点挥拳相向。最终,两人在卫星发射残骸处,告别分手。旅行的终点,就是三人变两个人,最后成了一个人。三年后,江河因为写了关于这一路的旅程的书《旅行者》,走红成了名作家。而浩汉则是成了改编电视剧《旅行者》的主演,并成了当红小生。故事在一个看似平淡的地方戛然而止。
故事开始的三个人象征了一个人的三个性格,一个是随遇而安、宿命论的前行者,一个是向往自由、勇于追求的感情寄托和质疑者,还有一个就是没有方向、活在当下的等待者。三种性格在融合中斗争,最先出局的是等待者,因为他没有追求、没有思考。接着继续前行,随着各种第三者的出现,于是两种思想在不断地交替斗争,并且在吸收第三者的思想。在经历多次感情信任危机后感情寄托者成了感情质疑者,对自己也产生了怀疑。随遇而安者反而在历经铅华后,坚定了自己走的路,成了最后的旅行者。我在观影前,我就坚信这是一部公路意义片,告诉人们一定的道理。但是随着电影的慢慢推进,故事的环环对接,冷笑话的不经意的蹦出。意义的东西在电影中逐渐碎片化,暗藏了起来,但是在最后,浩汉的一句话点醒了我:"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是啊,我们一路走来又有什么意义呢,或许前一刻我们还在坚持的生命意义和寄托,在后一刻就如浩汉一样轰然倒塌,变得毫无意义。但是,人生就是不断前行,即使你当前追寻的东西,在下一刻可能被摧毁,但是,它在那一段时间一定是你的动力,也一定是你坚定眼神的理中。我们就是在不新地建立意义和不断地否定意义,然后再寻找意义的道理上前行,只要你坚信自己。人生意义不是虚无的东西,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可能它是你对感情的执着,也可能是你对事业的追求,甚至可能对自己呼吸之间存在感的肯定。只要你相信人生的意义,并且一直前行,那么你就是最后的旅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