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节回来后隐约感觉多了些焦虑,加上春节期间感冒咳嗽一直没好,本来想做的事情,想见得朋友也懒得去做去见了,焦虑明显比以前来的更为猛烈,既有为父辛苦母养的20头猪由于价格越来越低春节期间没有卖出的焦虑,又有弟弟厂子产能跟不上而个别关键人员年前流失的焦虑,既有老家房价这两年飞涨不懂理财的父母的积蓄不断贬值的焦虑,又有北漂14年外地人不断被排挤个人传统创业空间越来越窄又不甘平庸的焦虑。既有父母不断逼婚并慢慢老去的焦虑,又有总说遇不到合适的实则是总感觉自己不合适而不敢去找的焦虑。 或许是刚刚过完年还没真正进入状态,但是有些问题确实需要静下心来考虑一下了
一、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不一样,有的人活着是为了实现梦想,有的人是为了挣钱物质生活更优越,每个人都在找自己的目标,有的人找到了,那么就圆满了,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找到,混混沌沌的过去了。但我想只要找到你在乎的,不管是人还是事,就为了这些你在乎的活着吧!人总要在乎一些东西的,不是吗?
二、你来北京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什么在支撑你一直坚持下去?
当时来北京可以说是带着梦想但没有目的,就是因为朋友介绍因为学习因为有天安门,有清华北大,有奥运会,这些在当时很模糊的概念足够吸引你。来了后一待就是14年,也亲眼见证了北京的高速发展也习惯了北京的快节奏,自从加入户外群之后也真正体会到了在北京的乐趣,随着时间流逝,群里玩的比较好的小伙伴陆陆续续结婚生孩子了,然后出来玩的机会也少了,有的回老家发展了,现在参加活动的热情也少了有时候去哪儿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谁一起去,或许你追求的是永恒,往往美好只是瞬间,不知道北京还能让我留恋多久,但真正离开的时候也一定会昂首离开。
三、对自己到底该如何定位?如何过完这一生?
来北京这么多年高不成低不就,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有太多放不下,每年制定目标的时候很完美,完成的总是差强人意。今年没有特意制定详细实施目标突然感觉动力也没了。或许是新年刚开始还没有进入状态,有句话说人生走过的每一步都不是白走的,希望好好总结,继续突破。今天34周岁了,人生的大事基本没干,想想也是焦虑,虽然男士大点没什么,但也不能就这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过下去了,父母年龄也大了,面对父母的焦急,自己现在追求的还很缥缈,社会让我们每个人这么忙绿,到底追求的又是什么?是财富?是自由?是幸福?我认为不管追求什么,到了一定的年龄段就应该完成该做的事,25岁前好好上学,到了结婚的时候就要结婚,虽然男生晚点无所有,但是还是得定个期限,比如35岁之前必须结婚,该生孩子的时候生孩子。而不是因为对自己还不满意而一直选择逃避,拒人千里之外,任何幸福,财富,自由的获得也都是要经历各种困难,而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到,就像西游记里西天取经,需要经历各种磨难,最终修成正果。
四、接下来改怎么去改变?
“我们鲜少真正地满足;我们心里有一种永不休止的唠叨,想要从生活中获得更多,而这种不满足就导致了痛苦。”念头是在动的,可以理解为我们的潜意识活动。念头太多,心就太乱。所以我们就说想法越少的人越幸福,知足是福,因为不产生太多的欲望和念头。
我们应该做的是认真但不执着,放下但不放弃,随心但不随便
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做蔡格尼克效应,这个效应指出: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对于未完成的事情,人们总是倾向于把它补全,否则心里便会不舒服。
这个效应好的方面可以完成各种未完成的任务,以获得心理上的舒适。但坏的方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