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中学写作?

  // 课程笔记 //

1.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

虽然我们无法判断广泛阅读到底如何在我们脑中转化,但我们知道自己正在吸收和训练。

2.写过字,必须见过字认得字,写出好句好段落,必须见过足够多的好句好段落。

3.你说你喜欢一种题材,到底是因为只见过这种题材,还是见过所有题材后,依旧喜欢它。

4.写作的距离,不是阅读量的距离,而是思维的距离。

5.人老了未必就会变得睿智,经历不总结和思考的话,读了大量的书就只像日子过去年龄增加一样,人与事与看到的热闹都只是轻轻的划了过去。

6.书都是活生生的人写的,读书就是读人。未来你的读者也会通过读书,读到你。

7..为了写作而读书的精读法清单:

第一,精读目录,也就是精读提纲(提纲就是一本书的全貌。)

第二,精读作者前言 ,了解作者背景。(他要写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写,他的环境和观念是什么。)

第三,精读华彩部分

句子,修辞,总结,中心思想,背诵和摘抄。

  // 课程作业 //   

用精读法读《把时间当做朋友》。

第一:精读目录

大目录摘录如下:

第0章:困境

第1章:醒悟

第2章:现实

第3章:管理

第4章:学习

第5章:思考

第6章:交流

第7章:应用

第8章:积累

目录就是一本书的提纲,提纲就是一本书的全貌。

从这个目录来思考作者的行文脉络,可以看出很强的内在逻辑性。

一开始从第0章而不是第1章开始 ,也很有意思。

我认为第0章的困境是每一个人都存在的,就算你什么都不做,就算你没有意识到。

所以这只是一个背景说明,并不是我们的行动,所以是第0章。

第1章的醒悟,是指察觉,是指意识到了我们的现状是可以改变的。

这就是我们行动的第一步,醒悟之后,就是要面对现实,清楚这个世界的规则,继而有了第2章的现实。

随后第3章-第6章都是面对这些现实规则的技巧,这里即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递进关系。

清楚了规则我们就可以开始管理,管理中出现了问题,就要学习,学习后就要思考,思考了就要交流输出。

不过从文章内容来看,更多的是并列关系。

掌握了技巧,就要开始应用,所以有了第7章。

当然不是说应用一下就可以了,我们要不断的应用,也就是不断的积累,让自己对方法越来越熟练,知识积累的越来越多。

而也只要在长时间的积累下,才能发生质变,从而让自己成长起来。

这就是长期主义,就是把时间当做朋友。

说完大目录,再看下小目录。

拿第6章来举例,总共有5个小目录:

1.学会倾听

2.说与不说

3.交流守则

4.正确复述

5.勤于反思

同样的这5个内容也是逻辑严密的并列关系。

你要学会交流,首先的就是学会去怎么听,听完后决定自己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如果要说,又该怎么说。

而为了保证沟通的顺利,在交流过程中要不断的复述,以确认双方的意思是否传递清楚。

最后就是要不断的反思,以保证自己的精进。

总结一下,这本书的全貌就是讲一个人在成长路上需要掌握的一些方法。

第二:精读作者前言,了解作者背景

这里回答四个问题:

他要写什么:他要写的是一个人成长的方法。

他为什么要写:起初是为了帮助自己的学生,后来反响不错,就编辑出书。

他的观念是什么?每一个人大脑其实都是一个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的核心元件就是概念。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这套操作系统。

他的环境:写的时候,当初是在新东方教育集团担任国外部高级教师。

第三:精读华彩部分

1.交流的三个原则

第一:有意义的讨论前提是共同遵守理性讨论的基本原则。

第二:真理是独立存在的,它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人或者集体。

第三:真理不变,也不会因任何人而变;不停变化的只是人们对真理的解释或理解。

这里打动我的原因是,认知开拓之后的快感,他把交流的原则很是清晰的表达了出来。

如果交流不是基于理性讨论,那么很快就会变成争吵。

如果交流是认为自己才是掌握真理的人,那他根本就不可能听进别人的话,那么也没有必要交流。

如果交流的不是事实,而是看法,那么基本就得不出结论,因为看法有很多种。

但可以了解彼此的看法,然后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共存。

另外要注意的是,确保你的看法的确你自己独立思考出来的,而不是被文化和环境强行灌输的。

2.这个世界的5个现实:速成绝无可能,交换才是硬道理,完美永不存在,未知永远存在,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3.友情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来自各自的成长或者共同成长。

4.人生的幸运在于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

5.时间不可管理,能够管理的只有我们自己。

6.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7.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8.有些认识,哪怕是简单的常识,也需要亲身经历后才能真正体会。

9.人们可能基于一模一样的原因而做出截然相反的决定。

10.相信运气其实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END//

   愿你我都能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Follow Me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