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们聊了个人品牌打造的重要性和如何找准自己的品牌定位。看完之后,你对自己的品牌定位考虑好了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考虑得差不多了,我们就可以进入下面两个环节了。今天的内容是渠道运营和内容运营,这两个板块是品牌运营3大基本要素的必备环节(三大基本要素包括:定位,渠道,内容)。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用实体品牌来类比一下,比如说:我现在确定了我要做品牌,我的品牌定位是生产祖传秘方的美酒。我给自己的标签是古法精酿,并且,也开始生产美酒了。到此为止,我有了定位和核心价值,但是,这些都只是我自己知道而已,不能产生市场价值。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那么我接下来就需要做2件事:
1、思考从什么渠道,用什么方法,把我的美酒推广给我不同层面的目标客户。
2、保证我酒的品质,让喝到的目标客户真心认可我的“古法精酿”这个标签。并且,持续保持好品质,让市场不断认可我的标签,形成品牌。
这里的第一步就是渠道运营,第二步就是内容运营。那么,我们回到个人品牌上来,详细的说一说这两个板块。
(一)渠道运营
——抢占强烈特征的个人标签
我们通过分析自己和市场,找准自己最有价值的优势和潜力,确定了自己的定位。并且,根据“一词占领心智法”,提炼成一个值得持续运营的个人标签。但这都还只是闭门造车,如何把这个标签推广并根植于你的目标受众心中?如何让你的受众看到这个标签就想起你,看到你就想起这个标签?我们需要做三件事:建设起这个认知,主动给自己贴标签,分渠道经营。
一、认知建设三步走
在产品运营的世界里,对顾客来说,选产品或品牌是其实不存在客观的现实,也不存在最好的产品。只有一样东西:最合适。如何在顾客的心智中,建立“最合适”这种认知呢?我们要做认知建设,也就是对他人进行正向的、符合定位逻辑的、有目的的一系列增强感知的工作,来加深他对你的印象。
具体怎么做呢?有三个步骤:
1、明确你想要影响的受众群体。
2、明确能够到达和影响他们的渠道。
3、在这些渠道上,反复地强化你的“人设”
其中,关于渠道,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外部渠道,也就是信息传递的各大平台和渠道。比如说:微博、微信、各种门户网站和论坛、各种咨询类网站、各种授课平台、各类写作APP、各类音频APP、各类视频APP。这里面包含的细分渠道非常丰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一些渠道。
其中,需要重视的是:对于一些新出现的渠道,特别是一些大公司推出的新渠道,你可以尽量在早期进入。这将让你占有先发优势,早一步抢占住一个个人标签。前期的竞争者较少,这一步领先可能就会带来巨大优势。当然,新渠道也有存活和发展风险,不过,收益应该是要大于风险的。
第二类是我们的“主场”,这是一个人人都有的渠道,也就是随时随地的你自己。你就是你自己的主场渠道,这是其他人认识你、感知你定位的最关键渠道。
也就是说,除了你在外部渠道上专门去输出和打造的形象,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刻刻,每一个行为,每一句话,都在对外传递你的“人设”,都会形成别人对你的品牌印象。那么,在和新受众打交道的时候,如何才能让对方逐步接受自己的标签,建立对我们的人设认知呢?这就要训练我们自己有一点“新手引导”的运营意识。
二、主动引导,给自己贴标签
什么叫“新手引导”呢?就是通过一系列正向的、有目的的动作,主动引导受众给我们贴标签。
举个例子:注册微博。作为一个初次注册者,当我们注册完成后,网页都会弹出一个个弹窗提示,引导着我们一步一步的试用微博功能,直到走完一个完整使用流程。这就是新手引导,通过手把手的带领用户走一个流程,来建立用户对产品使用方法的认知,从而感知产品的定位。在使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知。通过体验,把抽象的标签变成了切身的认知,进而把标签和产品绑定起来。
那么,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新手引导,是如何实现的呢?我们举个例子:
比如,我三个月前参加朋友婚宴,在饭桌上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大家聊了会天,我知道了他叫小强,是一个酒店的中层。我们聊得挺愉快的,就相互加了微信。
我们成了微友,时不时的在朋友圈点赞和评论,开始越来越了解彼此,我们的关系也就逐步建立起来了。
2个月后,小强不小心钱包被偷了,向我借1万元钱周转,承诺过下个月发了工资就还我。出于信任,我借给了小强。
1个月后,小强如期把钱还给了我,大家在信任度加深的同时,也给彼此贴上了标签。小强给我贴的标签是:大方、仗义。我给小强贴的标签是:诚实、守信用。
看,我们在相互“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了关系,进而贴上了标签。那么,你可以想一想,别人是怎么参与“使用”你的?就可以有意识的设计自己这个产品的“新手引导”环节,来展现你想要展现的“标签”,并不断强化你的“标签”。
三、划分展示渠道,用好朋友圈
我们找到了很多可以展示自己的渠道,也学会了如何对受众进行“新手引导”,现在就可以在不同的渠道展现自我了。并且,在这些渠道上可以对很多人同时展现自我,能让别人看起来好像了解了一个完整的你。但是,我们能在不同渠道上展示同样的内容吗?当然不能,因为不同渠道上的人,其实是你不同特点的“用户”,你需要展现出你希望他们看到的部分。比如说:你能在工作群里展现你游戏高手的一面吗?你能在亲子群里展现你严谨工作的一面吗?
所以,我们需要划分展示渠道,根据不同渠道的用户特点,差异化展现出对应的标签。可以按照下面5个步骤,整理一下你的渠道:
1、根据你对自己的定位,去设计建立别人认知的操作方法和展示的渠道。
2、划分这些渠道中,你所要展示的内容,以及内容所面对的对象。
3、花一些时间,去尝试对这些对象去露出一些内容。
4、等一等,看看别人是否接收到了这些内容,对待你的态度是否有变化。
5、强化那带来正向变化的内容展示,弱化或修改那些带来负面变化的内容展示。
微信朋友圈可能是我们现在用得最频繁的展现个人标签的渠道了,我们简单的来举个例:小王下班在健身房学跳肚皮舞,拍照发圈是必备动作。但是她发的这条朋友圈,只有朋友和舞友能看到,家里长辈、客户和同事却是看不到的。这种操作,就是利用了微信的自建用户分组,来区分不同人群看到的内容而导致的。
这就是我们清单里的前三步:
一、根据定位去设计、建立别人认知的操作方法和展示渠道,在这些渠道里积累对受众展示的内容,再花一些时间去筛选并露出这些内容。
二、在微信这样的平台,其实你可以定义出一些分组,并且持续维护这些分组,譬如说:同事组、死党组、家人组,以及不分组。
三、在这些分组上,你可以去规划不同的内容,给家人和死党看的,同事就可以看不到;同事能看的,可能家人就看不到,诸如此类。
这样的分渠道展示,既可以凸显你某一方面的优点,也可以限制你某些缺点的展现,进而确立我们在不同渠道的不同标签。
总结一下:
明确了个人定位后,你需要选定必要的渠道,规划你和他人接触时的信息传播。把你的定位清晰地传达给对方,不断建立、增强对方对你的认知。这么做的时候,你其实就是在给自己做渠道运营。
学会了在渠道内的认知建设,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用到内容运营的思维,通过深耕细作去把个人品牌给打扎实了。
(二)内容运营
——持续展示,积累品牌效应
我们明确了定位,找准了渠道,打下了基本认知,接下来,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来深耕细作。对我们自己这个产品,来进行内容运营。
一、品牌积累和认知占位
不知道大家对脑白金的广告有没有印象?反正我是印象非常深刻,深刻到一听到广告语“今年过节不收礼”,不自觉的就会接下一句“收礼只收脑白金”,可以说已经到了魔性的地步了。我们且不论这种粗暴的轰炸式宣传好不好,单就宣传深度来说,它至少是成功的。通过固定的、持续的、长期的输出和传播,巩固了它的产品定位。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深耕细作,因为仅一次性的、简单的建立认知是不够的。在现在纷杂丰富的信息大潮中,受众的心智和记忆是有限的,而且想要占位的竞争者是很多的。如果我们不能持续做符合定位的输出和推广,是难以实现长期占位的。
就拿世界名牌可口可乐来说吧,人家做了130年了,每秒钟卖出2万瓶。但依然丝毫不敢懈怠,到今天还在不断地做传播推广、做品牌文化。巨大的品牌力量背后,是持之以恒的品牌建设和积累,目的就是“占位”。如此激烈的竞争大环境中,可以抢占的定位有限,谁失去了关注和存在感,谁就得退出游戏。
被动的说,持续的品牌积累,是为了防御。但更重要的,从积极的角度来说,品牌积累是为了“蓄势”。它能让你积攒足够的能量,做好准备。以便在遇到千载难逢的机会时,抓的住,跟的上,成就你的品牌大业。这些,将结合后面的品牌运营进阶法来讲。
二、持续学习支撑输出
怎么做持续的个人品牌积累?这就是我们说的,内容运营的功夫了。你需要在选定的定位领域和渠道里,做这么三件事:
1、持续输出内容;
2、持续地学习与积累;
3、戒断那些对你的个人定位造成冲突或干扰的信息,不要展示它们。
怎么持续输出呢?同样有三招建议,你可以试试看:
1、 敢于发表意见与承担责任。
在我们熟悉和擅长的领域里,可以多表达和展示你的观点。对于能帮忙的地方,主动帮助,提供价值,让别人在“使用”你的过程中建立对你的标签认知。同时,不要惧怕承担责任,因为越是会产生影响力的事件,往往需要承担的责任就越大。
2、 通过日常的积累,形成自己一整套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这个自媒体泛滥的时代,如何能脱颖而出?打动受众的一定不是人云亦云,泛泛之谈。只有深入的分析,系统的观点,有效的方法才能对受众产生影响,进而形成认可和信任。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中不断积累和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思想和方法。
3、 重复上述动作。
“持续输出”,这才是真正的核心!再多的营销和推广手段,如果没有有价值的内容持续输出作为支撑,都是无法蓄势的,也无法真正的打造一个长期的个人品牌。
说到“持续输出”,可能你也意识到了:“持续输出”的背后支撑力量就是“持续输入”。这也是倒逼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提升,在我们选定的领域里不断成长。
最后,强调一个战略布局的问题:戒断冲突信息。
持续输入和持续输出,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奠定你在某一领域的个人影响力与个人品牌的同时,会消解你在其他领域的影响力和品牌能量。原因有三点:
1、机会成本,由于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的问题,我们始终面临选择,选择了A,就是以B作为了机会成本。
2、聚焦,受众的心智是有限的,无法接受过多的品牌标签。同时,只有聚焦和专业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
3、 避免干扰,一个全能多面手会留下什么印象呢?核心价值是什么呢?有可能是“四不像”,带来形象干扰。
举一个例子: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个案例,支付宝做社交功能的事情。支付宝作为国内的支付工具和信用工具,在支付领域一直是霸主地位。因为他的核心定位就是支付和信用,并且通过这么多年的市场推广应用,在全体民众心中也牢牢的占领了这个定位。但是,当微信推出红包功能后,支付宝一度慌乱了。也想去抢别人家的饭碗,做一做社交功能。但是,它发现民众根本不买单,因为大家都觉得在一个支付工具上加好友、聊天,会不会增加诈骗风险呢?
所以,支付宝在支付领域强大的成功定位,阻碍了它发展其他功能。同时,这些“干扰”功能反而对它的主体定位产生了负面影响。
小结一下:
当我们明确定位后,就需要在选定的领域里,持续输出,持续的输入和提升,戒断干扰信息。通过实实在在的成绩,来获得他人的认可,直到别人牢牢记住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明确定位,渠道运营,内容运营,这就是品牌运营的3大必备环节,做好这3点,我们就可以说建立起了基本的个人品牌运营了。如何能够在基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做到脱颖而出?敬请期待下一篇的2个进阶招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