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清醒思考的艺术》
【阅读内容】19公地悲剧,20结果偏误,21选择的悖论,22讨喜偏误(73-87页)
【阅读主题】不以结果来判断决定是否正确
【三个问题】
1、如果你身边有人创业成功了,他的成功经验你可以直接拿来用吗?为什么?
不可以,这是结果偏误,以结果判断决定,而不是当时作决定的过程。有人成功,这个抽样试验的范围太小,结果相应地说明不了什么。而且,要分析过程而不是结果,只有当对他们的成功有所了解,仔细研究他们的准备和执行过程时,才能正确评价他们。
2、举例说明,可供选择范围大时,怎样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在端详面前的选项之前,仔细考虑想要什么,写下标准并务必遵守它们。要明白,你永远作不出完美的选择,要想作出在事后看来无懈可击的选择是非理性的,因为事情的发展永远有无数种可能性。满足于一个适合你的“好答案”就好。
3、假如一个销售人员很讨你欢心,他向你推荐产品,你会怎么做?
我的性格不喜欢销售,但如果销售人员比较讨喜或是销售技巧高超,我不能保证自己不会被说服,虽然绝大多数情况事后我都会后悔。如果我能保持理性,首先肯定会从被推销的产品入手分析,尝试拒绝。
【原文金句】
1、如果某人的收入取决于不理解某事,要让他理解就会很难。
2、切勿以结果判断决定。
3、结果差并不一定意味着当时所做的决定不对,反之亦然。
4、在存在无限选择的年代,情况恰恰相反: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5、你在判断一笔生意时应该坚持不受卖方影响。
【原文案例】
1、凡好处归个人而成本由集体承担的地方,就潜伏着公地悲剧:二氧化碳的排放无度、乱砍滥伐树木、水污染、灌溉无节制、无线频率的过度使用、公用厕所的脏乱差,太空垃圾不回收、“大而不倒”的银行等。
但这并不是说,自利的行为是绝对不道德的。将多一头奶牛赶去公地的农民不一定是悲剧制造者。这个悲剧只有当群体超出100人左右、我们到达了系统再生能力的极限时才会出现。显然,我们将越来越多地遇到这个问题。
2、选择多是进步的标尺,有所选择是将我们与计划经济和石器时代区分开的东西。有所选择令人幸福,但这也有一个“度”,过多的选择会降低生活质量,专业术语称之为选择的悖论。
美国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在他的《不满指南》一书里说明了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有三:第一,选择范围太大会导致无所适从。为了做试验,一家超市摆出了24种果子酱。顾客可以随意品尝并打折购买这些产品。试验第二天,超市只摆出6种。结果如何?第二天卖出的果子酱要比第一天多10倍。为什么?因为品种很多时顾客无法作决定,于是就干脆什么也不买。
第二,选择范围大会导致作出更差的决定。你要是去问年轻人,他们选择生活伴侣的标准是什么,他们会列出所有令人尊敬的特性,可在选择时他们果真考虑了这些标准吗?从前,在一村庄里,年轻小伙子约有20个潜在的同龄女性可供选择,她们中的大多数他上学时就认识,也很了解。而今天,在网络约会的时代,他有数百万名潜在的女性伴侣可供选择,选择如此之多,男性的大脑干脆就将各种复杂情况浓缩成一个唯一的标准——好身材。
第三,选择范围大会导致不满。你如何能够保证从200个选项中作出完美的选择?选择越多,你在选择后就越没有把握,因而也就越不满。
3、“复制”是销售的标准技巧。销售者设法复制对方的手势、语言和表情。如果买方语速特别慢、声音特别低、经常抓挠额头,卖方也同样又慢又低地讲话、不时地抓挠额头就很有意义。这会让买方觉得他讨人喜欢,做成生意的可能性就更大。
4、一位从事输油管道代理的朋友曾讲过,他在俄罗斯是如何签到两份价值数千万美元的输油管道合同的。“贿赂吗?”问他。他摇摇头,说:“我们聊天,突然聊到了划帆船的话题。事实证明,我俩——买方和我——都迷恋470式帆船。从那一刻起他就对我有了好感,我们成了朋友。生意就这么做成了。好感比贿赂更有效。”
【今日读书感悟和收获】
公共场所或共有资源,如果个人能得到好处,而成本则是由集体承担,往往会产生许多问题,甚至导致公共资源被摧毁,但社会不可以完成指望道德,只有两个方法,一是将公有的私有化,二是加强管理。
面对多选择,要记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常常认为选择多是好事,但也会造成一定的麻烦,就是人们会越来越少的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而会形成统一的大众标准。选择多的困扰,就是需要人们更多地去思考,哪一项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可一旦范围过广,选择恐惧症就出现了。
好感比贿赂更有效,贿赂仅是建立在利益之上,而好感则是打感情牌,如果能打通一个人感性的一面,击中他内心柔软的那一部分,这比拿着金光闪闪的利益横冲直撞,更能进入其真挚的内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