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和同事闲聊,喜欢吃豆腐,而经常买来豆腐,吃起来没有小时候那种自家做的豆腐味。
要是自己在家学会做豆腐,那就完美啦!
我是个一想事就要行动的人,我和一位朋友认真在某红书查看有关在家做豆腐的视频,又在某宝买来能够做三斤的豆腐模具。
这家店就叫豆腐西施,服务很贴心,送了做豆腐视频,盐卤,过滤网布,等等。
周五晚上,装了一碗黄豆,加水泡起来,周六清晨,我早早起床,开始尝试这件新鲜事儿。
我先拿出搅拌机,把泡好的豆子加进去,再加一些水,按下搅拌键,两分钟不到就出浆了,已经快溢出来了。
LG在旁边催到:“行了,行了,不要再搅了!”
“视频上说要搅三分钟呢……”我回。
"你不听,等一下影响豆腐,我可不管了,他急了。
“为什么?”
“根据我生活经验,小时候家里打豆腐,磨出来的豆浆,有时候还有半截豆子在里面⋯”
我就没看视频,听LG指挥。
用开水烫好过滤袋,开始过浆,LG提着袋子,我倒浆。
“加开水烫浆出来⋯”他说。
他使劲挤压袋子,过滤出来一锅豆浆,打掉浮沫,大火烧开。
我们站在锅边等,一边用锅铲翻动,一边聊起小时候家里做豆腐的情景。
一般做豆腐都会选择冬天,那是一家人都需要参与的劳动,男子磨豆浆,女子过滤豆浆,加柴烧火,母亲准备石膏用量点豆腐,一大锅豆浆,还冒着热气,母亲给每人盛一碗,加点糖,咕噜咕噜喝的真爽,温暖着身心,比吃肉还强。
一边说着,这边锅里的豆浆也翻滚起来了,赶紧转小火再煮五分钟,静置十分钟,才可以点卤水。
LG总是催促我,化好卤水,他来了,三两下,点进浆里,我赶紧搅伴几下,不一会儿,豆浆就凝结成豆腐花,慢慢地,水开始变清,我们就急切把豆腐花倒进豆腐箱里面过滤。
半小时后,LG就迫不急待的打开豆腐箱,网布上粘满了豆腐沫,豆腐也只有薄薄的一层,最多有半斤吧。
“不是说能够做三斤吗?怎么这一点呢?”我有些失望。
我们俩坐在桌旁开始做技术总结:
第一,搅拌的豆子不够均匀,还需要再磨细腻一些。
第二,我们静置的时间不够,豆浆煮开后,需要关火静置五分钟,温度降到80摄氏度左右,才能点卤水。
第三,点卤水,要慢慢来,慢慢搅动几下,等出豆腐花后,盖上盖子,再静置十五至二十分钟。
第四,把豆腐花倒进豆腐箱后,需要压实,再静置二至三个小时。
总之,做豆腐是需要静下心来,一个一个步骤的完成,急不得。
应了那句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心急会导致失败:在急促的情况下做事情,效率往往不好,容易失败。例如,吃热豆腐时心急会烫伤嘴巴,做事情时心急则容易出错。
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往往会导致结果不如预期,甚至适得其反。这是因为心急会使人忽略细节和过程,导致最终结果不理想。
冷静和耐心的重要性: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耐心和冷静,不能急于求成。只有按照程序和步骤,讲究方法和策略,才能取得成功。
我又准备买豆子了,希望下次我能夠順利完成做好豆腐,再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