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地买了早晨的飞机票,坐在窗边看太阳露出地平线的那一刻,真的美极了。蓝天与白云,完全分裂开来,好像又自成一个天地,那白云就像人间的雪,不禁想象是否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在那白云上嬉戏玩耍。
发现我其实更喜欢高处的风景,这次出去,一半时间在爬山,一半时间在市中心网红地打卡,而现在留在我心中的,唯有那花费几个小时爬上去看到的风景。虽然爬山很累,但是爬上去之后的无与伦比的感觉,是在市里逛吃逛买无法比拟的。
昨天,先去了IFS打卡熊猫爬墙,
再去了太古里,抖音上推荐的地方,去了之后才发现大多是奢侈品店,买不起所以逛不起,很快便想走了,但由于肚子很饿就直接在那边吃了饭,价格还行,尝了个蛋烘糕没有重庆的好吃。
太古里旁边有一座寺庙,闹市中的静处,显得有违和感,但它却是必须存在的,因为没有人敢拆寺庙,即使在马克思唯物主义的现代。
后来我们去了锦里,只为打卡。逛完后时间还早,我又突然不想去原来说要去的东郊记忆、玉林路小酒馆了,因为有点远,于是就进了旁边的武侯祠,买门票,纪念到此一游。
武侯祠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但我对三国不感兴趣,了解甚少,走马观花,走走停停,五点多就出来回春熙路了。
我俩可能是个奇葩,完全没有get到成都小吃的风味,在地铁站下逛几圈都没什么想吃的,而且觉得很累不想走,他提议说去看电影,我一想在成都看一场电影,不错,立即买了最近的电影票,买了杯奶茶和卷饼,就去看了《大人物》。
看的时候很紧张,因为我从心底很悲观的想,我们这些平民是斗不过那些有钱、有权的人的,就很担心孙大圣身边的人会不会遭遇不测。即使是看完之后,结局是正义胜利了,我仍然觉得换到现实社会,并不一定有皆大欢喜的结局。第一,孙大圣是正直的,但他得有一个支持他的领导,这个领导上头又得有一个正义的大领导,这一级压死一级的职场规则中,哪怕有一个人出了问题,孙大圣都是必然失败的;第二,他老婆看了别人给他送来的包包和钱,是心动的,虽然拒绝了但她立马去骂老公的行为我无法理解,有人给她送钱,说明她的老公没有被买通,难道不该为他自豪吗?为什么要因为他赚不了钱骂他,既要正义又要钱,哪有这种好事。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老婆,想要自己孩子上重点小学,看到名牌包包所有这些诱惑,都是很难抵挡住的;第三,被强拆赶出去的人的老婆,其实在看到别人给她的钱时是想答应的,一个昏迷不醒的人,住一天ICU得要三千多元,对于一个为了三千多元补偿费而把自己弄成这样的家庭来说,根本负担不起这费用,在电影中,孙大圣不可能拿得出这么多钱,做保姆的老婆也不可能,那么,是谁支付了他在医院这些天的钱,不可能是医院白出,所以在现实中,很无奈的,他老婆是必须妥协的;第四,孙大圣的儿子被拖走,别人只是剔了他头发来警告一下,但如果是直接有生命危险呢,孙大圣是否还能坚持查案呢?
电影是好电影,但依然不现实,也许是我过度悲观了,但真觉得,我们这些平凡的没有任何强大的金钱或者势力来依靠的人,只能好好工作,努力挣钱,依法交税,多做善事,以此祈祷自己不会碰上些冤枉事,不得罪强权,不被人欺凌,这样平平凡凡的过一辈子,已经是很幸福的了。
前几天也看完了《狗十三》,看很多影评给予了高分,但这中间真的有我不理解的地方。有时候觉得,电影还是去电影院看才会有感觉,你中间不会分心,不会想要快进,能好好体会电影中讲的故事,自己在手机上看总会被很多因素干扰。开始时真的不理解为什么李玩养狗顶多几年就超过了对爷爷奶奶的感情,动手推爷爷真心不理解;第二是不懂她为什么要喝酒,为什么要去找姐姐的男朋友,我的小时候也遇到这许许多多想不通不被理解不被关爱的事情,但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慢慢自己消化掉了,就像最后的李玩一样,感觉剧本为了制造冲突,有些过了。排除这两点,我是很能感受李玩的心情的。我最讨厌妈妈带我去和她的朋友们吃饭,伪善,真的伪善,一群人互夸互相吹捧,一边吃饭我一边想哭。我如果说不去她有时候会打我凶我,说我不懂事不为妈妈分担,就跟李玩爸爸说因为爱她才打她一样,父母真的不懂孩子。我于是也长大成为了一个循规蹈矩的好孩子,遇人就笑,不敢拒绝,但有时候同样也会讨厌伪善的自己。
我最羡慕老公的一点就是,他从不隐藏自己的情绪,会对人凶而不在乎后果,虽然有时候也会觉得他幼稚让人烦,但这就是硬币的正反面。他父母对他付出多,索取少,而他对他父母索取多,但付出也是真心的付出。我呢,从小听所有的叔叔阿姨说,我的妈妈不容易,长大之后要好好孝顺她。说的多了,反抗便成了罪过,不敢反抗,不敢拒绝,感恩是真的感恩,有时候埋怨也是真的埋怨,但我却不敢暴露这种想法,怕她伤心,怕她说什么都是为了我我还这样,亲情于是这样成了枷锁。
《狗十三》刻画的青春,是不被父母关注的孩子的青春,真心希望,理解这部电影的人越来越少,孩子都能快快乐乐的长大,被爱,享受爱,也学会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