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了,就知道

2.19 开启大理驿站

凡事做了还算真正开始,想再多,只会让事情变得复杂。

做每件事之前,我也更倾向于提前规划。走一步看一步,是我以前的做事风格,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一团混乱。经历这几年的混沌,我慢慢清楚如何做事,才能让自己更有条理、冷静地去处理,而不至于由于一些突发状况而手足无措。

出发来大理的前一天晚上,或许由于出发前的不确定性,半夜肚子疼得不行而醒来。感觉到喘不上气的难受,起身找了整肠丸,吃了五颗后继续睡。隔天早晨6点的闹钟响,疲惫不堪,心想:“要不就别去算了”。又想:“那继续重复这样的生活?” 权衡过后,重复的痛苦战胜了疲惫,出发!

叫了辆滴滴,拉着箱子下楼,好久没这么早就下楼,而且还要去另一个地方。

不像大学那会,还可以很无知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一种愚昧而不独立的所谓自由生活。此刻的我,更清晰自己到另一个地方,是有一个声音的,虽然我还说不清楚是什么,但我知道心灵的解放,比什么都重要。前面的未知,充满着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不安全感。

呆在一个环境久了以后,我们才能对生活有更深度的体会,同时,我们也容易对固有周遭的环境、事物,失去了探索的欲求与热情。从来,我都是最害怕自己丧失爱与灵感,这会让生活变得毫无惊喜,一眼到头,只是随着惯性而被推一步走一步。活力与热情也在机械化的生活中慢慢被磨灭。

这么说,生活一定要轰轰烈烈吗?其实真正的生活,就是平淡无常的。我上面说那些,并不是在表明生活要不断尝试才有意思,而是说,当你在一个环境中你感受到无力改变时,你可以尝试改变一下环境呢?或许会发生一些不一样?

昨晚七点多,从旅舍出来,在人民路走了一圈。一家名叫坏猴子的酒吧,我六七年前走滇藏线前,途径大理,就知道这家酒吧。现在还在,看到时,我感受到亲切感,回忆起当时在这条路上两哥们,一弹唱一打鼓,给当时我的是逍游自在的在路上的感觉。

而经过这几年的经历,我所理解的自在,已不再是当初所理解的那样,不是为所欲为,而是能为所不为,这是真自由。否则,就是被心性、习性带着走的假自由。

沿着人民路,再往下走,看到了一家“大冰的小屋”。内边空间不大,却是一屋子人。整齐的一圈圈地围着听民谣歌手唱歌,,我凑近问现在门口的哥们问:“是写书的那个大冰么?”“是的,每位35元,屋里坐。”

在广州时,我看过大冰写的《阿弥陀佛么么哒》,当时看书名我觉得这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一看发现大冰讲故事的能力真是强,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打动了我。字里行间书写了不同人的生命故事,那平凡的生活却坚强、乐观、向上的力量。当时还在心理学机构工作,下班后跑去了1200bookshop,一晚上就把这本书看了三分之二。

“喝点什么?”

“有什么?”

“有饮料,果酒,风花雪月啤酒……”

“风华雪月啤酒吧”

于是,我就进了里屋坐。在屋里坐的听众,形形色色,我知道在这个地方肯定汇聚了天南海北的人。弹唱完了一首歌后,弹唱歌手,小七,让大家有兴趣讲故事的,再往暗室走。

一进去,就看到墙上写了大大两个字:“树洞”。小七说这是大冰特地写的。因为平时在酒吧大家都只是听歌,而讲故事这也是小屋的不同之处,让大家彼此能有所连接。

遇到公众发言时,我有点萎缩,缺乏底气,好像有点见光死。大家按顺序介绍,接到我借钱时,由于紧张我音量提不起来,咳了一下才把简单的话完整说完。

一般人,是无法理解这么简单的发言,为何会如此困难?如同我无法理解口才好的人,为何口述总能跟得强思维?

树洞暗室里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城市、不同民族的人,讲述着不同的故事。有刚失恋半年未走出来的美声老师,有由于逃到大理一呆就是八年的抑郁症康复者,有对手术台上病人的离去而感到无力、内疚、自责的白衣天使……

故事让这些皮囊下的灵魂显得更加真实,当我们不仅能看到和感受光明,也能觉知与接纳黑暗时,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听到故事时,我看到的不是人的脆弱,而是在这种诉说脆弱的勇气,这在生活中并不多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