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型人格作为一门脍炙人口的性格分类学问,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喜欢。那常常会有人问我,可以让孩子来学习吗?
第一个疑问是:“他们听得懂吗?”
前年我尝试着开设了一期成人和孩子混合的九型人格基础班。发现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都很棒,他们的领悟能力甚至在常人之上。后来我就开了几期青少年的九型人格班。
曾经有一个妈妈来学九型人格,上了两次基础班,都没搞清楚自己到底是3号6号还是9号。结果在暑假的时候,她十岁的小女儿来学习,讲到6号的时候,她频频点头,毫不迟疑的说:“对对对!就是我妈!”而后来妈妈在第三期的时候终于搞明白了自己确实是一个常爱怀疑的6号,所以对于自己的型号也是左摇右摆,犹豫不定。看孩子的领悟力和觉察能力就是这么强!因为他们的心灵是纯真没有受过污染的,所以直觉力非常的强。
我有朋友也曾质疑,说:“如果让孩子来学习九型人格,不是就让他们自我设限,自己往自己身上贴标签了吗?”这也曾经是我的担心之一。
我说一下我家姑娘的经验。她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和先生一起参加裴导的九型人格公开课,因为没有人带她,我就把她带到了课堂上学习。我以为她会坐不住听不进,没想到这个小家伙虽然会左扭右躺,但是居然坚持听完了两天的课程。随后回家,她就可以跟我用九型人格探讨一些身边的人。比如当爸爸发脾气的时候,她会说:“我的爸爸现在进入了反6状态”。学习语文,碰见一些人物,当她不理解的时候,我尝试着从九型人格的角度给她一些线索,她立马就能理解。比如杜甫是一个6号,忧国忧民。而李白可能是一个亢奋4,浪漫洒脱。
后来我发现她看人的角度开始变得多元。也理解他人和我不一样,并不是彼此的错误,而是性格的不同使然。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因为在孩子十岁左右进入青春期,他的关键就是自我同一性。也就是重新塑造和认知自我还有他人。这时他们也会努力尝试从一些渠道来解读人,比如星座,血型。他们对人性的探索已然开始。
而学校里的老师是不会教关于这部分的内容。作为九型人格的推广和爱好者,我深深知道九型人格的好处和优势。他激发出一个人往内走向内看的最大热情,而认识自己是一辈子最难的功课之一。既然我知道这门学问的好,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们来接触呢?
而且在课堂上,我也会反复跟孩子说,你们现在是一个探索的阶段,不要急于对自己定型,要一直保持着探索自己的兴趣。而且也不要用九型人格作为贴号的工具。但是你们可以用九型人格作为人际沟通和交往的地图,把各个型号改为性格倾向即可,用这种性格类型的方式去理解他人,沟通与交流,就会受到非常好的效果。
后来我收到的反馈也非常的好。不管在课堂上是否踊跃发言,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掌握核心内容并且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更好的理解了父母,老师同学,还有兄弟姐妹,也更加智慧从容的与他人进行人际往来。
感谢九型人格,不仅给成人打开了一扇窗,也让孩子们透过这扇门走进更大的自我认知和理解他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