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傻|大脑的困惑

鸟儿的鸣叫声飘入耳中,“叽叽喳喳”“叽叽”“啾啾”…昨晚上早早睡下了,虽然沉睡却仍在黎明被鸟儿叫起。光亮催人起来,让你不自觉想要活动活动。

清晨的阳光己悄然洒向大地,到处一片明亮,阳光洒在身上一片暖意泛开,面对着太阳,我的心胸仿佛一下子打开,还有什么比太阳的爱更博大无私,让生命充满了活力。

我喜欢站在橱房的大窗前看向远山,一片静谧,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一层红晕,一片一片,墨绿、赭红、幽黑,铺陈在矗立的山石间,偶尔飞过白色的鸽鸟,盘旋着,一会儿又不见了踪影。山峰蜿蜒,在冬日里更显苍桑,枕着蓝色的天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言而庄重。

几日来读《太傻天书》,人都要傻了,连梦里也在延续着思考,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的大脑是怎么运作的?早已知道世界只是我们自己眼睛里的世界,心情不同心态不同,人不同,看到的情形不同。此时看太阳,看天空,看远山,却感受到与平时不同的感觉,仿佛都充满了灵魂。

《太傻天书》教导说:认识是由内而外的过程,人们只相信自己已经相信的,人们也只会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

如果你不相信一件事,你只会找到更多理由来否定它,而行为上还会按自己相信的去做、去说、去吸引更多相信的理由。恍然大悟般明白每个人的创造性原来一直被局限在大脑的各种预设里。阳光真的是博大无私吗?大山真的是庄严肃穆吗?只是我自己的想法而已。

太傻一直在不厌其烦地讲“你永远都不会相信你已经不信的东西,你只相信你已经相信的东西。”这是大脑提前预设好的框架。

这些预设的观念正是大脑的严重病毒,太傻从开篇一直在强调大脑病毒,这些病毒是框住每个人的监狱。然而,大脑预设的高度与广度、深度与力度却与每个人的真实体验有关,与每个人的认知感悟能力有关,与不断形成的思维模式更有关,并且它一直在随着我们接收到的内容而变化。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更多的错误在延续,就像孩子总要去自己碰碰壁也不会心甘情愿听从父母的经验,因为他们需要自己的体验,需要自己学习长大完成自己的功课。

一切领域都是如此,过去只代表过去,现在只是现在,将来也只是将来。大脑的本质运作一分离的思维模式,从来不是小事情,而是一切问题和痛苦的根源。最终,大脑对于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东西只相信自己,只关系到自己如果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平衡内在与外在的关系。

现在世界变化飞快,赶上了信息满天飞的时代,大脑面对更多的应接不暇,人们并不是成长更快,并不是享受着新时代的红利变得更幸福,而是越来越累,更多人越来越迷茫,越来越不知所措。哪里是静土?哪里是家园?

没有一丝风的窗外,两棵柳树静静地并排站着,枝条一缕一缕,单薄稀疏,朦胧中我发现枝条泛起了一层新绿。

此时阅读《太傻天书》的自己,跟随太傻在不断开疆拓土,打破大脑中一座座思维的堡垒,给清明透进一束光,让日渐蒙尘的心呼吸到清亮的空气。

柳树枝条朦胧的绿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