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诲诱无倦习孟子--36题文章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执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

曰:不待三。

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於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曰: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

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

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於王曰: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

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孟子到齐国平陆,对齐国的大夫孔距心说:要是你的士兵失职,一天掉队三次,你会杀了他吗?

孔距心回答说:不会等到三次。

孟子接着说:那你自己失职的次数就多了。年岁不好收成欠佳的时候,你子民中老弱而死在山沟河谷的,和壮年而四处逃难的,恐怕几千人都不止。

孔距心说:这不是我所能左右的事情。

孟子说:现在若是有人受雇替别人放牧牛羊,就一定也会为他寻找牧场和草料。若是没有寻得牧场和草料,他是该把牛羊返还给雇主呢,还是应该眼睁睁看着牛羊死呢?

孔距心说:这确实是我的过错。

之后,孟子面见齐王,说:为大王治理都邑的大臣,我见过五个。能够认识到自己过错的,只有孔距心。

于是孟子为齐王复述了和孔距心的对话,齐王听了之后说:这是我的过错啊。

嘻,认错倒是很快,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