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无论去哪里,我们都喜欢叫上朋友一起。
一起上学,一起玩耍,一起打游戏。
那时的我们,觉得热闹就是快乐,有人陪就是安全。
可到了中年,越来越多的事,开始想一个人做。
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展、一个人旅行。
不是变得孤僻,而是明白了——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01 不是一路人,别硬同行
朋友李玮和王凯,大学时是无话不谈的好兄弟。
几年前,他们合伙开了家咖啡馆。
李玮负责烘豆、调配,王凯负责宣传和管理。
没想到王凯所谓的“管理”,就是每天带朋友来免费喝咖啡,把店当成会客厅。
李玮希望店里安静、有氛围;王凯觉得热闹才有人气。
两人多次争执,最后店倒了,友情也没了。
年轻时,我们总觉得,有钱一起赚、有事一起干才够义气。
可到了这个年纪才明白,很多事可以和朋友一起做,唯独成长不行。
人和人之间的成长轨迹,就像两条平行线,可能靠近,却难以重合。
你希望早起读书,他却熬夜打游戏;你想尝试副业,他却觉得“何必折腾”。
你拉不动一个不想改变的人。
真正的友情,不是你拽着我走,而是你走得好,我也愿意追上你。
02 成长的路,只能独自出发
几年前,我辞掉了稳定的工作,开始做自媒体。
那段时间,我没有告诉任何人,也没有叫朋友一起。
拍摄、剪辑、写脚本、配音、直播……我一个人摸索,一个人试错。
有时视频做了一整天,数据却寥寥无几,心里难免怀疑:“我是不是选错了路?”
可就在这条独行的路上,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
他们是同行者,不是被我“带上路”的人。
我们在学习群里互相鼓励,有人帮我指出视频的小问题,
我也帮别人修改文案。谁都没有承诺“要一起干成什么”,但我们在同一个方向上努力。
做出成绩时,大家真心祝贺;遇到瓶颈时,也彼此打气。
那一刻我明白,真正的朋友,不是你硬拉来的,而是在路上自然遇见的。
你只管成长,同频的人会靠近你。
03 同频的人,会在路上相遇
查理·芒格和巴菲特的故事,是最好的例子。
他们并非少年相识,而是在各自深耕多年后,在一次晚宴上偶然相遇。
两人在投资理念、人生哲学上高度契合,成为了彼此最信任的伙伴。
巴菲特说:“我只需要和查理说半句话,他就懂我的意思。”
他们的合作,创造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传奇。
而他们的友情,也成为无数人羡慕的典范。
优秀的人,从不害怕独行。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持续成长,就终会遇见同频的灵魂。
所谓同频,不是形影不离,而是彼此都在往前走,在路上相遇。
写在最后
成长的路,从来不是集体行动。
有人停留,有人掉队,有人半途折返。
你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别害怕孤独,也别急着结伴。
你走得足够远,就会遇见值得同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