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带我去看星星
儿子上小学了,时而沉浸在历史故事中,时而又变成个十足的小军事迷,他一度喜欢“拈花惹草”、一度又痴迷于动物标本,最近他喜欢上了天文探索,总闹着说:“妈妈,带我去看星星”。
带儿子去看星星,好难!
我不由忆起自己的童年,那时候,仿佛和星星约定好了一样,每天晚上我都能见到它们。无论是月朗星稀还是繁星满天,我们几个小朋友,都三五成群地,没有人坐下来看星星,而是抢着玩跳房子、打沙包、跳皮筋等游戏,直到家长催我们回家。我记得很清楚,只有老师讲到有关星座内容的时候,我才装模做样的仰头找过什么猎户座、织女座,其他时候,就是低头玩,从来没关注过星星。
那时候,天空很蓝,很纯净。我上中学的时住校,每周才能回家一次,偶尔周日晚上不想返校,赖到周一起个大早赶路。天还没亮,月亮当头,我们把这当成白天,伙伴们相邀同行,有男孩、有女孩,每人骑一辆自行车。男生骑的快,我们女孩子稍微慢点,有时候,他们超出我们很远很远,然后寻一处高高的玉米地或者在灌溉田地的大水管里躲起来吓唬晚来的我们,我们一路逗着乐,唱着歌。启明星闪闪发光,皎洁月光洒在路面上,泛起白色的光,没有路灯的路面也清晰可见,感觉一根针掉到地上也能找得到。
随着改革开放号角的奏响,经济特区腾飞了,一线城市的经济发展了,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也都不甘落后,一个个赶脚似得了抄袭兄弟城市的“成功经验”,力求GDP的快速增长。七十年代后期至今,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实现质的飞跃。
听我的老师讲,他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学校所在的位置是一大片桃园,春天来了,满山遍野都是桃花;周围是一望无际的麦田,绿油油的,秋风吹起时,金色的麦浪像就是一幅画儿,他们经常组织踏青、郊游、写生、农忙时还参加组织农业劳动呢。那时候,只有阴雨天才看不见太阳、月亮和星星,阳春三月里,柔和的阳光静静地铺在田野里;夏日里骄阳炙烤,人们就在繁星满天的苍穹下纳凉;天高气爽的秋日,夜晚的月光更加皎洁妩媚;最是那雪后初晴时,暖暖的阳光洒向银装素裹的山河,壮丽无比。
不知从什么时候,桃源不见了、麦田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眼前一栋栋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二零一三年的冬天,我看到一张图片,说西安大雁塔发射了,从那时候起,我才知道字典里原来还有雾霾这个词,从此,每年冬天,它都不请自来,笼罩着人们的视野,更是四笼罩着人们的心灵。
之前我和儿子爬到楼顶看星星,挤在楼缝里看星星,雾霾天里,我陪儿子在书上看星星、在画册里看星星。
(欢迎拍砖!感谢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