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模块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1、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基础性分支学科。心理学的母亲是哲学,父亲不得而知;社会心理学的母亲是除了心理学之外,还有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乃至哲学。
2、社会心理学形成两种基本取向,一个是“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侧重心理学的定义,一个是“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侧重社会学的定义。
一个人看到什么取决于他看事情的角度,一个人说一件事,是从他的角度,并非事实本身。
瞎子摸象,看问题片面的人是不知道自己片面的,坚持自己的片面观点,就是偏执。
作为母亲的女人与作为女人的母亲有啥区别?前者强调的是母亲这个角色,后者强调的是女人的情怀。
第一单元 社会心理学定义及研究范围
1、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2、社会行为: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 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公式:B=f(P,E)B指行为,P指个体,E指个体所处的情境,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行为没有正常不正常,关键看谁在做,关键看在什么情境下做。比如:杀人不正常,但在战场上正常;在公共场所吐痰不正常,但吐在痰盂里正常;一个女人对老公撒娇正常,对领导撒娇不正常。
$不要评判一个行为,而是要看到这个行为所处的情境。行为的核心是人和环境。
~~~~~~~~~~~~~~~
学习心理学的逻辑:假设-理论-实践(三角),假设产生了理论,理论产生了实践,实践出了问题,要再回到假设上来。
社会心理学的四个假设:1、人是特定文化的产物,文化制约着人的行为2、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人和人的不同3、文化的变迁决定着人的变化4、社会文化的复杂性决定着人的复杂。
文化与文明的区别:文明是单一的,文化是多元的。
~~~~~~~~~~~~~
3、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正常的逻辑是:刺激-中介过程(心理)-反映,但对心理咨询师刚好反过来,先看到求助者的反映,通过他的心理,推断出刺激是什么,比如孩子不上学了,通过他的心理,推断出导致不上学的刺激是什么。
$心理咨询师先果后因,看到果去找因,不要被求助者的归因带着走,要建立自己的分析系统。
4、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范围: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层面。
$要学会多维度、系统地看问题:看一个人要看这个人生理是怎样的,心理是怎样的,以及社会是怎样的;看一个事物,要看到这个事物的体(材质)、相(外观)、用(用途)。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发展简史
1、历史不是过去,历史是被记载的那一部分,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2、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3、面对求助者的述说,要知道那只是他的历史,不是他的过去,不要被求助者的故事带着走。
$专栏一:孔孟讲人是善的,荀子讲人是恶的,告子讲人不善不恶。事物是一体两面的,有这样的说法,也有那样的说法,关键是你选择哪一面,这体现了你的智慧。
$专栏二:社会心理学中的两大效应(人性的弱点):
一是阿伦森效应:建立关系,先小人后君子。在咨询中可以先抑后扬,往往效果更好。
二是蔡加尼克效应:我们对于亲人的伤害,记忆是深刻的,对于陌生人的伤害,记忆是浅的;我们对于亲人的好是漠视的,对陌生人的好记忆是深刻的。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结果的“生态学效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论在多大程度上推广到自然情境中的一群人,推广到不同国家和不同的民族,一定要把握其局限和适用范围。
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1、社会心理学理论与其他理论一样,目的是描述现象(是什么)、解释事实(为什么)、探求规律、预测行为,最终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怎么办)。
2、社会心理学的四个理论流派:社会学习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和精神分析论。
3、社会学习论:社会学习论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社会学习论吸收了行为主义的主要理论假设,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在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过程大致有三种机制,即联想、强化与模仿。
$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个体通过对他人行为与结果的观察,获得新的行为反应模式,或对已有的行为模式加以修正。
4、社会交换论: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产出的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
$边际效用递减理论(自己百度理解)
$社会交换论的五个命题:
(1)成功命题: 某一行为获得的奖赏越多,重复该行为的频率就越高。
(2)刺激命题 :相同的刺激可能引起相同的或相似的行为。
(3)价值命题: 某种行为结果对个体越有价值,重复这种行为可能性越高。
(4)剥夺-满足命题: 个体获得相同奖赏次数越多,该奖赏对个体价值越小。
(5)侵犯-赞同命题: 当个体行为没有得到期待的奖赏或受到出其所料的惩罚时,他可能产生愤怒的情绪,从而出现侵犯行为,此时侵犯行为的结果对他更有价值。反之,如果个体行为得到预期的,甚至超过预期的奖赏,或没有受到预期的处罚,他可能会高兴,就会采取赞同行为,赞同行为的结果对他来说,也变得更有价值。
$社会交换论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规则
5、精神分析论:由弗洛伊德创立,一种强调潜意识(无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有决定作用的理论,也称深层心理学。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
(1)意识与潜意识: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还有前意识,即潜意识中可被召回的部分。
(2) 力必多: 力必多是精神分析论的核心概念,是性本能,力必多(性本能)是人类生命力的根源(霍妮对此批判)
(3) 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
(4) 生本能与死本能
(5) 人格结构: 人格结构有三个层次: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心理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完整的人格,而不是治疗症状。他说:“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使病人进入一种不可能的幸福状态,而是帮助他们树立一种面对苦难的、哲学式的耐心和坚定。”
$新精神分析论:
(1)霍妮的“文化因素论”:霍妮批评弗洛伊德的“力必多”说,认为行为与人格发展的动力不是本能驱力,行为是个体对环境的反应,人格由环境和教育决定,后天因素在神经症和精神病的病因中起主要作用,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异是文化因素决定的。
(2)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格就是那些经常发生于人与人关系中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模型。社会不安全感引起的焦虑就其本质来讲,源于人际关系,它往往不利于人的自尊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