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到——
喜欢一个人是一回事,想要的人生和想过的生活是另一回事。你喜欢的人给不了你理想的爱情和人生,你会选择成全人生,还是舍弃那个人?
前两天和小哥哥吃饭,说起他和我的姐姐一样年纪,姐姐比我大三岁,他的姐姐恰好也是。
不同的是,他姐姐早已成为人母,且得知大学毕业后就被家里父母安排相亲。对方是年长些许的成熟男人,而她的生活就是在家带孩子。
我不知道她是否过得幸福,这种故事好像我们也已经耳熟能详……
王小波说过,“到岁数了,找合适的人结婚,过正常的性生活”和“爱上某人”,是截然不同的事情。
我觉得,父母在安排规划我们的生活时,想的大多是合适的,稳定的,将来比较少受苦的,能过得去的工作。就好像在一定的岁数时,找个合适的人结婚,过正常的性生活。
这样的生活平淡,却也很少波折。父母辈会有这样的想法多是出于对子女的爱,或者把自己未完成的理想寄托在子女身上,这种做法无可厚非。
但同时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通常也忽略了子女的感受。
的确,在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确定自己真正想要或擅长的事情,但我们也不该因此而放弃,很多领域的顶尖人士并不是在一开始就确定了人生的方向了。
既然年轻,多尝试,错过比犯错来得遗憾多。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总会对自己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明白了自己所真正需要的。而一旦确定了自己真正所热爱的事业的,那种“爱上某人”的感觉,是难以言语的。
人们总以为挑起生活的担子是勇气,其实去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才更需要勇气。
在你有一份稳定体面工作而且可以积累历练自己的时候的时候,试图按照自己的感觉生活也许叫做自我放任。
但相反为你顾虑周全安排所谓稳定的工作,避免你在外拼搏过于辛苦等,一定方面的在帮助你逃避生活和整日加班的压力,这又应该叫做什么?
我们过去总觉得被安排总是不好的,非自愿的,而且后悔的几率是高的。但谁曾想过,权衡之下所谓自己的路,真的是最好的吗?
看一下我们现在面临的普遍情况吧,和William Deresiewicz几年前所提到的美国的情况别无二致。这是对z国社会和「z国梦」现状的最重要见证:我们和我们的父母都(被迫)认为听从自己的好奇心的行动就是自我放任。
我们得到的教导是应该上大学去学习,但同时也被告知如果你想学的东西不是大众认可的,那就是你的“自我放任”。
如果你是自己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的话,更是“自我放任”。这是什么道理?搞音乐,写文章,做网站就不行,因为它不能给人带来利益。但为风险投资公司工作就可以。
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激情在很多时候它是自私的,除非它能让你赚很多钱。那样的话,就一点儿也不自私了。
我们本可以去直面自己。
我并非在说所谓的“追随自己的内心”,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摆脱成见。
最关键的是,创造你自己的生活。
不是走现成的道路,也不是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它只是意味着不完全地随波逐流。是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不是父母、朋友、学校、或社会想要什么。
你要确认你自己的价值观,走自己所定义的路,而不仅仅是接受别人给你的生活,受别人给你的选择。
有时候,也不要拒绝上天突如其来给你打开的某扇门。我知道你一定会迷茫,甚至迷失了方向。
没关系,放一放自己。选择到了最后,一定会有结果产生。
不论是被安排还是做选择,
请你一定要权衡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