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的长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家长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引与鼓励,帮助孩子培养正向积极的思维,将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参加亲子班以来,我在训用爱语交流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对孩子情绪和心理信号的觉察能力,并有意识地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引导。
事例一:
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的路上,我会远远地把车停好,一来可以避开学校门口的拥堵,二来可以让我拉着孩子慢慢走一段路,一起聊聊各种有趣的话题,这是我们母女俩都特别享受的美好时光。
一天早上,在闲聊中,我了解到孩子课间的时候,较少主动跟同学们玩,我问孩子“为什么?”孩子神色黯然地说,“她们都不喜欢跟我玩,我没有朋友。”这时,我看到了女儿敏感脆弱的心。然而,这只是她的一种感觉和判断。事实上,据我观察,孩子与同学们的关系还是挺融洽的。比如,她经常会与同学互换书籍阅读,还经常带回一些同学们送给她的小礼品、小信件。这些物品背后都有着一个个温馨感人的小故事。
比如最近,孩子生日时,她的朋友显岚给她精心制作了一个两页的小卡片,第一页的人物肖像与第二页的下半身刚好拼接起来,一翻页女孩就变身了,很有创意,也很用心。另一个朋友,还做了一个钢琴折纸送给她,虽然小巧却非常形象,还能站立呢!当我跟孩子回顾这些经历时,孩子的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不但不沮丧了,还兴致勃勃地告诉我谁谁谁还送过她精美的笔、小笔记本、橡皮擦等等,如数家珍,原来收获了那么多的爱心。我听了,也忍不住羡慕赞叹:“宝宝,你好幸福啊!妈妈小时候都没有像你这样能收到这么多同学的礼物呢!现在,你还会觉得你没有朋友吗?”孩子这时不好意思地笑了。
接着,我告诉她一些与同学交往的小技巧,平常我也会多买一些小物品,让孩子带回学校与同学们分享。同时,也让她知道,偶尔遭到拒绝或发生不愉快也是正常的,不要因此对自己有消极的评价。有时,我们也需要安静地与自己独处一会,不一定时时都要有人陪伴的!到了学校门口,孩子的心情已经是雨过天晴了。
事例二:
一天下午,妈妈接孩子放学,在回家的路上,我问孩子今天在校过得怎么样?有什么要跟妈妈分享的吗?孩子说起午睡期间,遭同学冤枉,让她心情很糟糕的事情。
原来是前两天孩子午睡的时候,有跟同学说话,曾经被纪律委员批评过,可是今天她没有说话,却被纪律委员冤枉,辩解也没用,心里面很委屈。我首先同感她难过的心情:“自己没做过的事情,却被人误会,这种感觉实在是太不好了!”孩子被同理后,继续释放她的不悦,等孩子宣泄了一会后,我也给她分享了一段我小时候类似的经历,孩子听了,也非常感同身受妈妈当时的委屈,仿佛找到了找到共鸣。就不再觉得这件事情有多糟糕了,心情也放松了很多。
我还给她举了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她从这些例子里面看到,人们往往会因为一个人的一些不当行为,而形成偏见的认识,这是一种常态,我们要理解它、适应它,也要认识到,这是自己原来的不当行为所要付出的代价。因此,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给机会让别人形成这种偏见。同时告诉她,不必非要辩解直到别人相信,用以后的行动来证明就可以了。让她明白“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的道理!孩子心情豁然开朗,高兴地说“我才不会那么笨呢,生气会让自己身体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