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出走

新年伊始,石家庄的疫情成了众矢之的,生于斯长于斯的我感慨万千。虽说这是外婆家的风水宝地,没有澎湖湾那样的景色,但曾经的记忆碎片留下了深深地烙印。

人称双疙瘩的地方是石家庄所在地赵佗墓地遗址,在外婆家的东南方向,村子叫赵陵铺也因此得名。赵佗曾是秦朝著名的将领,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王中第一大寿者,无疾乐终,享年101岁。曾经雨过海山石柏现,暮色苍茫锁赵陵的八大景象已经面目全非。周围的被高楼大厦环抱,赵佗墓修成了休闲公园。

在六十年代农村比较贫穷,吃的棉籽油都是生产队安人口分配,每家盛油的都是瓦罐,那个时候没有塑料桶。通常在饿了的时候,把玉米面饼子从中间切开,抹上棉籽油,在撒上些盐面,像吃今天的汉堡包。

外婆是村里有名的接生婆,家里经常有孕妇出去,就像今天的孕前检查,如果有胎位不正的,外婆嘱咐每隔些日子过来给他们正位。外婆有个听诊器是木制的,留到现在应该是文物级别了。因此,外婆家里经常有人送来鸡蛋点心表示感谢。外婆把人家送的东西放在屋里那个木箱子里,并上了锁。过去的木箱子上面有一半是盖板,锁子在下面,用手往外一抽上面就有了缝隙,当然手伸不进去,为了偷吃点心,找一根筷子,把点心插上,在慢慢取出来,这些坏事经常干。

记得有一天到储物间找东西,不小心把家里盛油的瓦罐打碎了,油撒了一地,这是一家人全年的用油,为了躲避惩罚,干脆离家出走吧。逃跑的路上遇上了去正定的三黑舅舅,说是要去看我的三姥爷(河北的姥爷称呼就是外祖父),这下可遇上了救命的稻草,在正定三姥爷的住处好吃好喝玩了两天,六几年的正定的房子都是木制阁楼,三姥爷在银行上班,今天我们看到的红楼梦大观园一条街,和过去的建筑差不多。

让外婆着急了两天,我回家的那天下午,村口站着好多人迎接,其中外婆就在中间,那天我躲过一劫,像打了胜仗凯旋归来的将士,那年我不到十岁。

现在想来,到了六七十岁的人能让八九十岁的老娘数落,或许是一种奢侈,更是一种幸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