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蔡廷锴在回忆录中没有点名道姓,综合前后史料分析,这个说他“妄想当营长”的某高官,很明显是陈济棠。
此为两人交恶的标志事件(注:除上文所述,蔡廷锴与陈济棠交恶尚有事实如下:(1)1928年初,粤系部队在东江的大战之初,蔡廷锴师与陈济棠师被张发奎部击溃,蔡廷锴在回忆录中,毫不客气称师长(陈济棠)是“常败将军”。(2)闽变失败,蔡廷锴留置香港期间,向陈济棠申请往返粤港而不允,被蔡视为奇辱)。
此时,陈济棠是蔡廷锴的上司,两人交恶的原因,主要应为团体观念的差异。
陈济棠为人沉稳内敛,貌似敦厚却不失圆滑,往往不动声色中翻手覆云,广东人形容此类性格为“扮猪吃老虎”(后不动声色中统治广东达八年之久)。
陈济棠(1890-1954),广东防城人(今广西防城港人)
陈济棠与陈铭枢虽都是钦廉地区的客家人,但不是出自同一系统,两人的历史关系不够深。在加入粤军之前,陈济棠主要在旧桂系部队任职,而陈铭枢主要在李耀汉的肇军旗下。
1920年援闽粤军回粤时,同在阳江的陈铭枢部与陈济棠部联合,推举资历较深(实力也略强)的陈铭枢为统领(团长),起义响应粤军驱逐旧桂系,由此开启了两人的合作,陈济棠成为陈铭枢的下属。
1922年孙陈内讧后,第一师暂附陈炯明后,陈铭枢因担心被陈派人马陷害而暂避到南京学佛,第四团由陈济棠掌握。
1923年初,第四团联合滇桂军沿西江东下与陈炯明部开战之际,陈铭枢突然从南京来到广州,欲重新掌握部队。陈济棠听闻后,安排团附戴戟拿了三百块钱给陈铭枢,建议他暂时离开广州。
陈济棠自己的说法是,当时他已下定决心率领第四团联合滇桂军讨伐陈炯明。关键时刻,不能出幺蛾子,所以请陈铭枢暂行离开为宜,等事情搞定后,再请他复出。
可见,陈铭枢一直关注着部队的动态,求佛是假,暂时隐忍是真。而陈济棠同样是雄心勃勃的人,此时对陈铭枢有取而代之的意图。
不难看出,两陈之间在此时已有罅隙。也许还会更早,别忘了,第一次北伐时,师长梁鸿楷说撤陈济棠职时,上司陈铭枢没有站出来为自己的下属说话,仅表示建议撤职命令在打完仗再下发。
所以蔡廷锴作为陈铭枢的嫡系部将,不讨陈济棠喜,或许就有依可循了。
另外一事,在陈炯明部驱出广州、陈济棠升任旅长之前,桂军沈鸿英部的实力最强,有人运动陈济棠率部脱离粤军,加入沈鸿英部(未叛变前,沈被孙中山授“桂军总司令”,亦为正规军),许以旅长职位。陈济棠一时颇为心动,后为众部将反对而作罢(团内第二营营长陈式垣还为此事愤而离职,转投邓演达的第三团)。
蔡廷锴亦为此事的反对者之一,蔡于反对过程中,是否呼声甚高,而为陈所嫉恨,则不得而知,但不排除或有此等因素的影响。
蔡廷锴与陈济棠自此交恶,对后续十九路军与陈济棠第一集团军之间的对立与合作,有一定的影响。
陈铭枢(右二)与陈济棠(右一)(拍摄于1929-1931年期间)
高端人才一般是不需要投简历的,工作会自动找上门来。邓演达、邓世增听闻高佬蔡的离职时间后,均主动邀请其加入所在部队。
邓世增时任大本营炮兵营营长,属师部直管,部队薪饷、装备均不愁,且邓世增是高佬蔡在肇军时的营教官,为人诚挚公道,彼此知根知底。于是,高佬蔡加入炮兵营,任邓世增旗下的连长。
高佬蔡虽然没升职,但老上司邓世增对他充分信任,将全营的训练事宜,基本上交给他全权处理,因为邓世增此时兼任师部军械处长,组织很信任,工作非常忙。
权利大了,工作环境也改善了,高佬蔡心情舒畅,训练对于他这个有着十几年兵龄的老兵油子,自然不在话下,很快将部队面貌捋得有棱有角。
邓世增(1889-1954),广东合浦人(今广西北海合浦县),与陈铭枢同乡,曾任十九路军参谋长
不久,高佬蔡率连队归独立团(团长张发奎)的繆培南营暂指挥,一起去梧州剿叛变的桂军陈天太部。
繆培南见高佬蔡的部队都是新兵蛋子,安排他做替补(预备队)。高佬蔡有点不服,当他用望远镜见繆培南部在前线与敌人杀得正酣时,脑瓜一转,不等裁判命令即违规上场,向敌人侧方偷袭。将强弩之末的桂军杀退后,高佬蔡以一连新兵,俘获人枪四百余,满载而归。
不过繆培南对高佬蔡抢战利品的事很有意见,向张发奎告状,说这人看起来憨厚老实,实则精明得很。
蔡廷锴看起来憨厚老实,实则精得很
高佬蔡为营队争了面子,邓世增很满意,遂有意将营长之位让给他,以一心一意搞军械处长职责的事(邓世增为人忠厚,有长者之风,对兵权不恋栈)。
但这事师长李济深不同意(驱逐陈炯明派后,李济深晋升为第一师师长,原师长梁鸿楷晋升为军长),邓世增是李在第一师高级将领中的两个嫡系之一(另一个是徐景唐),正是用人之际,怎么能不带兵呢?为此,师部还新组建了个补充团,调邓世增为团长,将炮兵营改为补充团的步兵营,升蔡廷锴为营长。
从军十六年,高佬蔡终于升为中级军官,干劲更足,率部队在西江一带剿匪,不遗余力。
在此期间,有次他在西江搭乘一艘挂着英国旗的客轮,船主是中国人,要求他的卫士将武器存放在一边才能坐船。蔡廷锴大骂船主,说你在中国的内河挂外国旗做生意,已是不知恬耻,现在明知道我是中国军官,还要借外国势力羞辱我,真是岂有此理!
船主有点后台,也不甘示弱,回复说李济深乘船时,卫士都要将枪放下,何况你一个营长...
蔡廷锴大怒,狂扇船主几巴掌,怒斥其不识好歹,有辱国体,真是不要脸。并加了一句,现在打了你,你又能怎么样呢?
护船的印度兵见高佬蔡如此威凌,吓得呆若木鸡,不敢声张。
可见时下的民族主义仇恨在粤系青年军官中已遍地开花。蔡廷锴有股军人不可辱的强硬作风,多年后其在上海坚决抵抗进犯的日军,其实心里早埋有种子。
(未完待续,竟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鼓励吧。关注我,看真实而有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