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明明每天都在不停地工作,有时甚至忙到凌晨两三点,你一直都期待着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更好的生活。可悲催的是,很多人每天忙碌来忙碌去的,貌似除了多些加班费外,生活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还是只看到了那条没有尽头的加班路,还有那个没多大改变的自己。其实,一味地忙碌并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因为我们在忙碌的同时,也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想让自己成长得更快,我们也要懂得给自己留有思考的空间。正如心理学家约翰·杜威所说:“让人有所收获的并不是经历本身,而是对经历的思考。”
《创造你的成长空间》一书里提到,我们要懂得为反思创造空间并付出行动,才能重获生活和工作的主导权。本书的作者德里克·德雷珀,曾为众多企业高管提供咨询和教练服务,服务过的企业包括英国富时指数(FTSE)榜上的二十多家企业及世界各地的私企巨头。在本书中,他以自己亲身的咨询经历,教我们如何通过创造空间不断突破自我。
1. 盲目求快,容易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都说成功的路上没有任何捷径。如果我们总想着把事情快速完成,而没有多加思考,结果只会是一团糟。书中提到,一家公司的总经理乐子,因做决定总是很快、很草率,导致负责的项目一团糟,领导不得不出面处理。其实,她做事很急的表现之一,就是在行动前后很少花时间去反思,这就是她在工作中不断犯错的原因,正印证了“欲速则不达”的这个真理。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我们想要快速获取大量的知识,就一下子读了十多本书,听了十多节课,却没有勤加思考,结果过后脑袋一片空白,不仅没有任何收获,还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
比如我们想要快速出一套方案,就到网上各种借鉴,没有加入自己深层的思考,结果制作出来的方案根本不能投入到实际生活中使用。有时候,快就是慢,慢就是快。就好比竹子一样,有了前5年的酝酿,才有后面的疯狂成长。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小时候反应很迟钝常常被嘲笑,但是他很热爱思考。每次思考都很慢,可一旦想明白了就会举一反三,一下子看透问题的本质。也因为此,他提出的“相对论”对世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确,我们在任何时候,走的每一步都要深思熟虑,这样看似很慢,实则让自己的步伐更加扎实,让自己走得更远。
2. 进行自我反思,可以提高做事效率。也许我们会认为,工作越忙越好,因为努力往往与成果成正比。但其实,总结和反思才是前进的推动力,而这个观点已获得了哈佛大学的证实。哈佛商学院曾做过一项研究,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让实验一组在下班后多工作15分钟,让实验二组在下班后多总结和反思当天的工作情况。就这样过了10天后,二组的工作效率明显比一组提高了25%。可以说,每次的反思相当于是一种快速进步的方法。
比如反思我们自己今天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哪些方面做得不太好?有怎样的改进方案等等。我们每天都要进行反思,才能让自己有所进步。
达尔贝格公司的全球管理合伙人加格尔,她每周都会反思三次,每次都会反思两小时。她说:“领导者绝不能将思考外包。不管当天有多少电话、邮件、会议,我都会守住这神圣的两小时。”
其实,又何止是领导者,就算只是普通人,也不能放弃自我的成长。
也许你很抗拒自我反思,但抗拒会让你原地踏步,很难发现自己真正的潜力。我们只有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才能像脱掉防御盔甲一样,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改进,大大提升自己做事的效率。
3 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思考?第一,写日记。《一分钟经理人》提到,人之所以会改变,是因为他得到的反馈。当我们开始写日记时,尽管我们和别人花同样的时间,做同样的事情,却有着不一样的收获。因为写日记有助于我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并改善,从而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
比如我们今天刷视频刷了两个小时,或者发呆一个小时,接着我们把今天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后,就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荒废了这些时光,紧接着就会寻找方案,再次避免这些时间的浪费。
当然,写日记并不是让我们写流水账,而是有重点地记录。比如今天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做了哪些荒废时间的事情,还要把当时的感受、情绪和思考写下来。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思考。不过,只有自我反思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外界的反馈,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工作效果。
第二,获得外界的反馈。
日本“销售之神”原一平在成名前,作为一名保险推销员,没有拉到一分钱保险,自然就没有任何收入,日子过得甚是凄惨。后经高人指点后,他打算好好认识和改造自己。
于是,他主动要求几位同事对自己进行批判,有人说他个性急躁,有人说他脾气坏,有人说他知识不丰富…
刹那间,他就像被剥光了一样暴露在大众面前。面对别人狠狠的批评,或许他也曾有过一时冲动要骂回他们,但他不能,因为这是他请过来的嘉宾给他的逆耳忠言。
后来他还不惜当掉自己的衣物,作为“原一平批评会”的劳务资金。这个会议一开,就连续开了六年。在这六年中,也就是1931到1937年,他痛下决心地改掉一个个坏毛病,特别是改掉自己的暴脾气,并保持微笑和平和的心态。
慢慢地,他的这种心态感染了越来越多人,业务也越做越大。在1936年,他成为了全公司的销售冠军,还夺取了全世界的第二名。
都说人总是一眼就能看穿别人的问题和缺点,但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所在。所以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完美,少不了别人对我们的评判。我们只有在接受别人反馈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改变。
作者在书中提到:强大的思考能力来自于内心丰富的储备。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我,思维能力才能不断精进。比如每天抽出一两个小时进行阅读,或者参加一些线下读书活动和交流会等等,把学习当成终生的事业,那是成功者的经验,也是他们成功的法宝。
就如托马斯·杰裴逊说的那样:“想要做一个成功的人,需要先学会思考,唯有思考才能到达人生的高度,获得非同一般的人生。”的确,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改进自己的工作,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而不是让忙碌填满自己的生活,导致自己没时间学习和思考而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