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私房海鲜大餐

生猛之前的温柔

我最受不了的是,在哪里吃了特别可口的菜肴,孩子们便一次次念叨:什么时候再去那个地方吃呀。

食之难忘,好味绕梁;能在吃上有所追求,也是好的。

为了免于舟车劳顿,一听到人家念叨好吃好吃,我就赶紧琢磨:这个味道,这个食材,这些配料,经过怎么样烹调,才成就了这道菜呢?

我发现,很多时候,最关键一点是食材好,另一个就是火候,配料占了很小一个方面。好食材在那里,清水白菜就是极致了;这个貌似的清水,就是机关:它是土鸡、火腿等一应好原料熬制出来的上汤啊。

凭着超级吃货对口味的敏感,对食料的记忆;也仰仗着在烹煮方面一看就明、一点就通的一点点天分,在孩子们叫嚷着很想念哪一款菜的时候,我总能恰到好处地及时杜撰出来,填平挑剔的胃口,满足刁钻的味蕾。

红烧水鱼

从内陆来到海产丰富的南国,从对海货一无所知到逐一品尝、认知;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我竟然收获了一大串被家人连连点赞的生猛海鲜菜谱:清蒸/葱姜花蟹(一定要半斤以上的花蟹,肉蟹是淡水杂食的,味道没有海水养的花蟹好);蒜蓉粉丝蒸鲍鱼/元贝;鲍鱼肉末豆腐;石锅笋壳鱼/斑鱼;香煎银鳕鱼;豆豉金鲳鱼;葱姜鳝段/大虾仁;肉末海参胡萝卜丁;避风塘/红烧水鱼;花胶翅。

这些在酒楼动辄百元/几百元一斤的高大上菜肴,全都给我硬生生拉下神坛,降低身段,服贴于我的蒸炒烹煮,就地产销,大受欢迎。

但是我从来没有想到过在家里尝试做巨龙虾。那个体积,那壳的硬度,那个口味……

不过,在菜品上,特别是在海鲜类上,我是个禁不住诱惑、不拒绝尝试、无知者无畏的勇者。

今早本来是去买笋壳鱼的。

却赫然见两只巨大的龙虾趴在水槽里。

花胶翅

这个怎么做好吃呢?我问海鲜档俩兄弟中的一个。

蒜蓉蒸啊。

这是波士顿进口的。很少有,一般全被酒楼留下了。今天多了两只,急冻的,90块一斤。

真的好吃吗?我晚上才吃还够鲜吗?

这个肉是脆爽鲜甜的;放块冰,回去就搁冰箱,晚上吃一样够新鲜。

那就尝试下吧。

我关键看中龙虾的绿色环保,吃起来不用担心饲料激素什么的。

我记忆中吃过的龙虾,大都是伊面芝士焗。

我没有那些材料,我就考虑拿蒜蓉蒸。

我预先把蒜蓉、大葱末搁油里炒至金黄。

三斤重的巨龙虾,让海鲜档把它一劈两半;我把两只鳌钳砍下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用刀背拍上几条裂缝。

然后码在蒸鱼大盘里,剖开面朝上,把炒好的蒜蓉葱末,均匀地搁上面。

开火。水开后十五分钟出锅。

虾身上姣好的肉块儿,整个儿地给挑出来,沾一下生抽麻油香菜末调料,爽口鲜甜,吃起来心满意足。

那个圆形的大鳌钳,足有孩子手掌那么大;沿着砍剁的纹理拨开,整整一块白玉似的肉,比一只八两重的蟹都来得实在。

儿子说,圆形鳌专用于击碎贝类;长形鳌用来攻击鱼类。贝类外壳坚固,圆形鳌的力气远大于长鳌,里面的肉质就特别好。

不信?你尝尝。

一尝,果然如此。

面对美味,各自展露凶恶的吃相;风卷残云,一会儿就只剩下两盘碎壳。

妈妈,我还要吃巨龙虾。

女儿一餐刚完,就忙着预定下一餐了,哈哈。

风卷残云,意犹未尽

这要看你的口福和运气。有原料我才能一展身手哦。

上面罗列的一串海鲜清单,就是我的日常出品了。

我家喜欢的海鲜还有红杉鱼、黄花鱼、八爪鱼;贝类有圣子、花蛤等。黄骨鱼也喜欢,但我倾向于海产多于淡水鱼类。

除了特殊情况不得闲,我每天都会做一餐海产品。肉类在我的厨房里完全是配角。

今晚的菜单是,蒜蓉龙虾、肉末秋葵、拍黄瓜。半小时搞定。

孩子们要高挑健康,没有赘肉;与伙食的科学调配大有关系。

趁着有兴致,捡好吃的做来吃;往好玩的地儿去玩;买够靓的衫来穿。

别等到哪一天,一切都兴味索然,连吃货都没了当初的好胃口;再做什么都为时已晚。

刚刚俩孩子读了文章,异口同声地赞:

今晚的大龙虾实在好吃啊。

看家人吃得这么满足,我自然得意的不行。又学得一款大餐,成就感爆棚,哈哈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