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疾病是怎么来的

今天我发现一个可怕的观点,就是说制药公司更擅长发明和已有药物匹配的疾病,而不是发明治疗已有疾病的药物。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说疾病可以被发明。我刚听到这个观点,还是挺不可思议的。后面的文章中,我们会用疾病营销来替代说明。

第二层意思是说制药公司发明疾病的能力要强过发明药物的能力。如果是这样,那么它还能被叫做制药公司么?

下面我们通过上瘾模型来对制药公司的商业模式做一些分析和讨论。

我们先讲一下什么是上瘾模型。它就是通过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这四个环节,不断驱动用户持续上瘾的循环。

第一个环节是触发。在这个场景下,制药公司通过疾病营销做到了很好的触发效果。根据《疾病发明者》一书中所讲到的,目前制药工业正在对人类的健康重新作出定义,人类许多正常的生命过程,比如说生老病死均被界定为系统性的疾病,全球性的制药集团为了赢得最大的利润,不惜耗费巨资为这些发明的疾病和治疗方法正名,并为这些所谓疾病的药物创造新的市场。这种疾病营销会让人们感到害怕,让人们以为他们需要药物来治疗完全正常的生理状况。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循环。它就是信息通过人们之间的分享传播,给了更多的人,新接收到信息的人产生了负面的情绪,会有更大可能使用产品,并将信息再分享传播给其他人。患者的家属是患者与主治医生外,第一个知道病情的人。他一面会安慰患者,一面会求助于朋友。这就使得信息不断传播给更多人。

第二个环节是行动。行动包含了动机和能力两个方面。从动机方面来看,人的本质就是会追求希望而逃避恐惧的。所以面对疾病,多数患者是希望被治愈的。他们在这方面有强烈的动机。从能力方面来看,人们需要花费诸如时间、金钱、体力等方面的资源。这些资源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丰富度是不同的。所以能力因人而异,能力越强的人,他的行动力也就会越强。

第三个环节是多变的酬赏。一般而言,对于患者来说,只要是对症下药了,疾病就会被治愈。在这种情况下,上瘾的循环就会停止。但是遇到了会变异的病毒,则会出现旧的疫苗无法对抗新的病毒的情况,会让人们每年都要定期注射新的疫苗,这就形成了新的循环。

第四个环节是投入。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劳动成果,尽力和自己过去的行为保持一致,从而避免认知失调。也就是说,人们之前的选择大都会继续下去,哪怕是无效的选择。不断的循环,就会持续增加人们对药物的依赖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