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 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 1、等式: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5、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6、解方程: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7、检验【例】 检验法一:把x=10代入原方程, 左边=60-4×10=20,右边=20,左边=右边, 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检验法二:方程左边=60-4×10=20=方程右边 所以, X=10是方程的解 8、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 =商×除数 9、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1)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3)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4)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5)解方程(6)检验(7)作答。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1、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
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 (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 (画线用直尺 )。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 第三单元 因数和公倍数 1、因数和倍数 几个非零自然数相乘,每个自然数都叫它们积的因数,积是这几个自然数的倍数。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绝不能孤立的存在。(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2)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3)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5)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 0或5。 3的倍数的特征:各位上数字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2、奇数和偶数按照是否是2的倍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两类偶数和奇数。最小的偶数是 0。 3、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1)A和B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常用(A,B)表示。 (2)两个数的公因数是有限的。(3)公因数只有 1的两个数叫作互质数 4、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A和B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常用符号[A,B]表示。 (2)两个数的公倍数是无限的。 (3)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5、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6、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1)列举法(2)图示法(3)短除法 7、质因数: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 8、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单位“ 1”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分数单位:把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A÷B=(B≠0,除数不能为0,分母也不能够为0)。 5、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 <1。 (2)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1(3)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带分数>1. (4)真分数<1≤假分数 真分数< 1<带分数 6、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 (1)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商作为整数,余数作为分子。(2)整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得分子。 (3)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加分子,得数就是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
应带有针对性的复习或练习,通过近2周的复习,比对上学期期未成绩,我对所教的数学特制定目标如下: ①85分以上争取占全班三分之一以上;②不及格学生数上次考试有11人,这次力争个位数,并尽可能的更少些;③平均分力争67分以上,比期未高5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