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任性,计划没有变化快,这就是我的川陕行。
2014年5月15日,不经意间,我和班长,在我们川藏行之前来了一个热身游。
班长多次催我早一点开始西藏行,他知道我喜欢西藏,但我一直没有时间,没有足够的时间。
没办法,班长提出,那我们来一个“短平快。”
我说“那你选择地点,时间不能超过三天。”
汉中,陕西汉中,两个单身汉,两个寡男人,我们便踏上了行程,目的地是陕西。
16日中午,我们到达汉中,在火车站附近买了一个汉中的什么饼当作午餐,又在汽车站附近的一个市场花10元钱买了一袋新鲜的小樱桃,感觉我们还是挺有口福的。
看看时间还早,原计划在汉中找旅店住下来的。见汽车站有到青木川的班车,便临时决定到青木川。
下午5点钟,我们到达青木川。
弹丸之地的青木川,古老而现代,因地位特殊,在陕西省举足轻重。它地处川、陕、甘三省之地,有“一脚踏三省”之誉,是陕西最西边的一个小镇。它曾是秦蜀之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青木川古镇不大,仅有一条青石板路面的小街,沿着一条小河而建。街上几乎全是木板房,这可能与当地的木材资源有关。那条小河边,充其量只能叫小溪。
我们在街上找了一家小餐馆,解决了我们的晚餐。
青木川的住宿不算贵,我们住在离主街稍远一点的一户农舍,整个三层楼也就我们俩。也许是这里的旅游淡季,也许我们选择的地点有些偏,两个人一晚上仅80元钱。
“说他有多好就有多坏”的魏辅唐是这儿历史上的名人,街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与他有关的东西,叶广芩的《青木川》,还有电视剧《一代枭雄》都是以他为原型的。
晚上,通过手机我在网上查到,青木川离阆中很近,到阆中有两条路可走,分别是取道剑阁或是广元。地图上显示剑阁稍近一点。从店老板那儿打听到,镇中心有到广元或是剑阁的中巴车。
17号早上,天刚蒙蒙亮,古镇上的人还没起来。我俩在冷清的街上寻找店老板所说的班车,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方位没弄清楚,始终没有关找到。
我见到临街居民家门口摆着一些兰花,没想到陕西省也有兰花,而且是用近一米大小的花盆栽兰花,这样的种植方法是极不利于兰花生长的,是不可想象的。可是在青木川却长得很好,说明那儿气候是非常适应兰花生长的。
从一个晨练居民那儿打听到早上有一辆班车,按照他指的方向,我俩上了这辆车。这是一辆姚渡到广元的班车,它的起点站不在青木川,是大清早到古镇上来揽客的,刚巧被我们碰到了。
6点还在青木川的,我们9点到达广元,三个小时乘汽车模跨三省。从陕西省青川县姚渡镇走兰海高速经甘肃省文县到四川省广元,完美体验了“一脚踏三省”的极速之旅。
我们10点半钟到达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
剑门关位于广元剑阁县城北30公里处。我们下车后,见到有剑门关古镇的牌匾,说是叫剑门关古镇,实际上就是一些仿古建筑,估计没有多少历史的含量。穿越剑门天桥,便来到马路对面的剑门关风景区,立在景区大门剑阁石牌坊有一副对联:“石为楼阁九天开,剑壁门高五千尺”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剑门关,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冷兵器时代,它是唯一一个没有被正面攻克的关隘。
在风景区大门外,几乎全是豆腐餐馆,原来广元有句话叫“不吃剑门豆腐,枉游天下雄关。”
中午1点半,我们在剑门关大门口的三娃子豆腐店吃豆腐。从老板那儿知道,出门右拐,在公路边,有到剑阁老县城的车,约摸下午两点的光景,终于等到一辆开往普安的私营中巴车。
下午4点,我们就到了剑州。我们本打算从普安直接乘车到阆中的,老县城汽车站一天只有两班到阆中的班车,已经没有了当天到阆中的班车。
没办法,只好在这儿住了下来。
真正的剑州古城就是普安镇,有着长达1700多年历史。2003年剑阁县城迁址下寺镇,普安变成了老县城。
时间还早,我们便漫步古城,寻找那逝去的岁月。
在城南门外城墙上,我们见到了著名的《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石刻。石刻长12米,字大14厘米左右,共10条,计187字。它是全国内容完整,规模最大,保护最好的“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石刻。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经过剑阁,在城南驻扎一月,创立了普安镇苏维埃政府。
钟鼓楼,楼三层,皆被七根四方形的巨大石柱,九根通圆木柱撑托,行人车马皆能穿行楼下。钟鼓楼是普安镇的中心,东西与主街道相接,北与火神庙紧紧相依。步行在古朴的十字街头,宛若置身明代的古市之中。
在钟鼓楼下,用雨布搭了一个简易工棚,里面有一些商贩做着补鞋、理发等生意。我看到“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鼓楼古建筑区”的石碑散落在工棚一个角落里,见此景象,心里有点五味杂陈。在一些地方政府纷纷花巨资做一些仿古建筑的今天,而剑州古城普安镇拥有真正的古建筑却是如此待遇,不免有些失落感。
剑州古城对于我们来说,完全是一个意外的收获,一个没有余地的选择。18号早上我们乘汽车从普安出发,上午10点半到达阆中。
阆中古城位于嘉陵江边,被现代化的阆中城包围着。阆中是古代巴人活动的中心,
有着丰富多彩的巴文化,巴国的最后一个国都就在阆中。
别的城街道两边是房屋,而阆中古城房屋两边是街道,沿嘉陵江边依次排开。街连着街,前街背着后街,穿行其中,犹入迷宫。
在一商户的后门,临街摆着几盆花。这里商户不分前店后店的,后门也是临着一条街。我习惯性走近那几盆花,仔细的看了看,有一盆藿香,感觉与我家里的有点不同。我轻轻的拧下一小片叶,用手指轻轻的揉搓,闻了一下手上留下的味道,感觉是另一个藿香品种。我很想找店老板,但还是忍住了没有开口。
和班长逛完了阆中张飞庙、华光楼等风景名胜后,总是感觉心中还有一桩心事,离开了阆中,也许我不会再来到这个地方,即使再来到这个地方,不一定能再见到那个店主人。
在返回的路上,我带着班长,执着的寻找那家小店。终于,在迷宫一样的阆中,又找到那家小店。我鼓起勇气找到了店老板,店老板犹豫了一下。确实,他花盆里的那花也不是很多。我说只要一棵,他答应了。我用手指轻轻的在花盆里工作,老板见我有些吃力的样子,便从店里拿出一个小花铲。我很顺利的挖到了一棵,小心翼翼用纸包好。
班长徘徊在一家小餐馆前,在一张露天且俯视着嘉陵江的餐桌边坐了下来。一个小女孩模样的服务员走出餐馆,拿着菜单,倚桌而坐。班长没有仔细的看菜单,先和小女孩聊了几句话,随后点了几个菜。我们坐在嘉陵江边,边喝酒边欣赏着嘉陵江景,这是在阆中。
阆中是一座浪漫的城,一座爱情的城,全城到处都充满了恋爱元素:那样一个黛青色的古朴,那样一个小女人的孤城,让人不得不想她。
阆中实际上就是一座城中城,一座在现代城市中的古城。我想,如果当初毛泽东听了梁思成的建议,不推倒北京城墙,把北京也建成阆中这个样,那今天的北京城,可谓是光芒万丈了,可惜历史不能重演,把遗憾留给了后人,把遗憾留给了世界。
19号早上,利用买汽车票的有限时间,我们游玩了阆中巴巴寺。
上午8点我们乘汽车离开阆中,中午12点到达广元。
广元皇泽寺,是中国女皇武则天的祀庙,位于城西嘉陵江畔,与广元城隔江相望。皇泽寺内保存着开凿于北魏至明清的6窟、41龛、1203躯摩崖造像及其历代碑刻,被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皇泽寺景区的卫生间也很文化的,女厕所用女皇像做标志,男厕所则用的是内宫男侍像。
下午6点我们乘火车离开广元,晚上7点半到达汉中时,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
20号早上7点半,我们来到汉中石门栈道时,景区还没开门。
全长235公里褒斜栈道,是古代沟通南北的军事要冲,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交通隧道之一,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石门栈道是褒斜栈道的一部分,是石门最耀眼的文化精品。
进入石门栈道前要经过水库的一个堤坝。堤坝上有一家餐馆,几个餐馆服务员在外面的小桌上在拣择野菜。我问服务员,“这是什么菜”,服务员说是石头菜。“怎么吃?”“凉拼着吃。”“能给我几棵吗?”“可以。”
我随手从盆中拿了几棵,“我拿几棵回家栽。”服务员凝惑的看着我,“没有根能栽活吗?”“能。”我懂花,知道这样可以的。
石门栈道依褒河而建,故又名褒河栈道。褒河的水很清,景区内耸立着一副巨幅刘萧何韩信雕像,足有三层楼房那么高。
沿着栈道前行,便可以看到著名的石门,石门栈道因石门而得名。
褒斜道为蜀道之冠,而石门是褒斜道的重要遗迹,现淹没于褒河水库中。石门开凿于1900多年前,为火烧、水激或醋激后敲击而成,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开凿的隧道,因当时没有隧道一词,故称石门。为纪念石门隧道的开通,当时汉中太守下令将石门隧道开通的过程以文字的形式刻于山崖之上,史称《汉中太守都君开通褒斜道碑》,简称大开通。自此便形成了在中外书法界和金石学界享有极高声誉的石门十三品。
回到汉中后,我们先后参观了古汉台等名胜古迹,在古汉台看到了著名的石门十三品真迹。
20号晚上8点,我们乘火车离开了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