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生产力特训营成长记录——终身成长,感悟幸福

读出生产力特训营成长记录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的功夫三十天就过去喽,昨天还想着要去打卡,结果发现30天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心中略感遗憾,但更多的是对自己能把打卡这事坚持下来的欣喜。

作为一名一年读不了几本书的小白,在刚入营后看到“一个月内读完十本书”这一目标后觉得压力还是挺大的,但在队友的鼓励和班级大咖的影响下,最终还是全勤完成了任务。虽然自己只求很少写作,文采平平,输出质量更是比不上那些神采飞扬的江湖传说大触,不过能坚持全勤并且获得两次优秀作品,我感到也算不虚此行了吧。

加入特训营的初心:

现在的大量年轻人(包括我自己)在大部分课余业余时间里都是盯着手机或者电脑,刷一些抖音或者其他消遣的视频,浪费了大量的零碎时间。我觉得如果自己想要在将来有所成事,必须摒弃恶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阅读就是成本最低的一种自我学习成长的方式。就像当初为什么会去下载登读书app一样,因为app的主题吸引了我:“帮助3亿国人养成阅读习惯”,加入特训营之前我也是抱着这个想法,希望自己能在30天内培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带来的收获和成长:

在训练营里收获了很多,其中最满意的是学习到了如何精读、速读一本书的方法。原先我看书比较极端,感兴趣的书能整篇一字一句不落地看完;而不感兴趣的书,则可能看个几页就昏昏欲睡,之后便再没有了读下去的兴趣。而通过训练营,我发现书本中都有不同的思维导图,看的时候不需要每字每句都去推敲,尤其是工具书,可以挑对自己有帮助的地方详细阅读,其余的地方可以看个大概,这样阅读速读可以大幅上升。懂得带着目的去速读一本书,是我参加完特训营收获最大的地方,以后读书就不会昏昏欲睡了,可以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去读更多的书。

收获最大的那本书:

我觉得《幸福的方法》让我感触最深,人生有四种汉堡模型:忙碌奔波型;享乐主义型;虚无主义型和幸福感悟型。中国家庭里的大部分的父母(忙碌奔波型)都是用自己一辈子辛苦攒下来的财富为下一代买房、结婚、置业,多少父母为了孩子操碎了心。而有些孩子(享乐主义型)却把这些当成是天经地义,成了家里的“寄生虫”,不思进取。我父母就是一直为了家庭忙碌奔波,但是这样的模式让我也是倍感压力,因为长辈创业,童年的成长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可能导致了我如今内向性格,不善沟通。如今马上自己也要当父辈了,看完这本书不禁反思,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如何让孩子能感到幸福,这是我下半辈子应该去追寻的一大目标。

入营后,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

首先,在认知上,通过《终身成长》的学习,让我明白所有能力都可以通过后天培养来达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所以我在现在的工作中,不光要做好手头的事,其他能有锻炼自己的机会我也会积极参与;

通过学习《掌控习惯》,现在我已经给自己订了个小目标,每天坚持走路锻炼身体,养成了锻炼的小小习惯;

通过学习《先发影响力》,让我明白了朋友、伙伴关系是需要不断维护的,不能等哪天需要哪个朋友才想起喊他来帮忙,只有提前建立良好的关系,平时没事多聚聚,多聊聊。平时少宅在家,多和朋友走动。

总结:

这次参加的三十天读书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三十天读十本书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头,今后更要把阅读的习惯保持下去,终身成长,做一个能感悟幸福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