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5·字数 2122 · 阅读 782025-07-27 02:23
我一生酷爱读书,读书学习的历史,大致可分为在岗时、离休后、半残后三个阶段。
(一)
刚参加工作时,国家实行供给制,毎月发一两元津贴,我只买点牙粉和肥皂,余下的钱全用来买书。调动工作时,背包里除了被子、衣服,就是书籍。l951年秋,我被调至山东省荣成县团委工作,任宣传干事。团县委书记把一个藏有200多本图书的书柜交给了我,要我负责图书借阅、购置工作。从此,我就不用自己花钱买书看了。
我借着这个"近水楼台″,半年内流览了书柜中大部分书籍,又在年终添置了一批年轻人喜爱的新书,如:《刘胡兰》、《王孝和》、《把一切献给党》、《钢铁是怎样煉成的》等。我特别爱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苏联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一本自传体小说,特别精采感人。我深深被书中主人翁保尔的坚毅果敢、积极进取精神所打动,先后看了不只五遍。保尔那段克服手脚瘫痪、双目失明诸多困难写成《暴风雨中诞生的》手稿在寄往出版社的途中丢失后,他伤心欲绝、挥泪再战,于短时间内又重新写成並出版的故事,令我终生难忘。长期受到保尔革命精神的熏陶,我养成了不甘平庸的性格:在同等条件下,力争比别人干得好一些,决不虚度年华。它是我心中永远的航标,时刻指引着我前进的路。
1953年秋,团县委提拨我任学校部副部长。之后的四年中,我遵照上级的部署并参考国内外少先队工作经验,协助团县委制定了工作规划,建立各区少工委,培养和表彰优秀辅导员,举办全县第一次夏令营,使全县少先队工作提高了一大步,并在山东全省也小有名气。
1957年春,我被打成"右派",送农村劳动改造;1966年秋,又被遣送回乡,老婆与我离婚,三个孩子全部判归女方;直到1978年底,我的"右派″问题改正:这20年中,我一直在孤独、屈辱中生活,但却没有对未来丧失信心。
1978年底,我回山东重新安排工作时,有关领导得知我回乡后参加过农民画活动,就把我分配到文化部门工作。 1979年秋,我又被调回利辛县后,先后到过三个区文化分馆工作。
当时,我觉得自已刚恢复工作,应该加倍努力,争取把二十年的损失补回来。而xx区的文化馆长却不支持我,两人曾闹了一些矛盾。1981年秋,我调孙集区文化馆时,馆长听信了传言,在我搬家那天,他故意锁了大门躲回家去,让我全家在门外等了半天。但我不以为意,安好家后,主动征得馆长同意,首先把馆内的图书、乒乓球、橱窗等活动恢复起来; 还编写了一些服务中心工作的专刊,在街头贴出,使群众看到文化馆的新气象。1982年春节前,文化馆向集上商户筹集活动经费时,馆长让我参加。那个春节,文化馆除了安排几场大戏,还举办了乒乓球赛、猜灯谜及书法美术作品展览,极大地丰富了群众节日文化生活。春节过后,我又把费用收支情况张榜公布,使捐款者感到光彩,博得了干群一致的好评。从此,我和馆长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他经常夸我肯工作、会工作。1984年5月,馆长代表区委党支部与我谈话,並作为介绍人之一介绍我参加共产党,园了我三十年的入党梦。
1984年秋,我被调至王人区,主持文化馆迁建工作。文化馆建成后,我立即在区委支持下创办美术服务部,探索农民画走市场的路子;还发动农民画家出画刊,办流动画宣传,并组织曲艺人员进行巡回演出,成绩斐然。88年底,王人区文化馆被译为全县普法先进单位,我被 县委授予优秀宣传干部称号。
(二)
长期以来,我深感自己古典文化修养之不足,对有些问题往往一知半解,有时甚至闹了笑话。离休后,我立即买了《古文观止》、《中国十大名著》、《唐诗宋词名篇》及《华夏正气篇》等,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还约请两位退休教师,下乡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好人好事及民间传说,编写成‘《夕照明》专刊,每次在街头贴出时,都引得不少人围观、热议,激起了大家热爱乡土的情怀。
2005年,女儿到县城工作后,我和老伴也搬进县城居住,这使我有大量时间进行学习和思考。我在县老年大学报了书法、美术、诗词三个班,是年龄最大的学员。我年轻时没上过大学,老年之后却又可上大学了,我十分珍惜这个机会。我本着"能者为师"的态度,课堂上仔细做笔记,回家后认真做作业,学习日見成效。2013一2016年,我每年都被评为老年大学书画竞赛一等奖;在已出版四集的《利辛诗词》中,我的用稿量是较高的。这段时间,也是我写文章最多、用稿率最高的一个时期:从2011年起连续5年,《开心老年》每年采用我一篇回忆录;2017年获《安徽老年报》征文二等奖。因学有所成及热心公益,被授予县老学会先进个人,亳卅市十大福星提名奖,及和谐社区与城关镇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23年"七一",和谐社区党支举办《王如璧同志95岁书画展》,为我的书画生涯画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90年离休后,我进入了人生第二个春天。这期间,我仍积极进取,过得相当充实,没有虚度年华。
(三)
2017年,我因患腿疾退学,但我並没有就此消沉下去。女儿给我买了平板电脑后,我认真学习使用方法。由于年龄大、反应慢,常常做了这忘了那,再去问女儿。老伴笑说:"快九十岁啦还学巧,自讨烦恼!"但我不为所动,继续学下去。经过两年多的磨练,我终于攻下这座堡垒,首先把我历年来撰写的30多篇回忆录和民间传说、40多首诗词全部输入"简书″备查。女儿将平板与智能手机联网后,我现在经常用手机查资料、写文章,与亲友进行视频交谈,看"头条“消磨长夜,切实体验了勤于用脑的乐趣。
高尔基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书籍赐予的。" 这也是我的切身体验。我今年已经95周岁了,仍然思维清晰、总体尚好,全赖于常读书、勤用脑。脑子是人体的司令部,只要脑子是健康的,其他部位也不会停滞。勤用脑、常锻炼,就是我长寿的秘诀。 王如璧写于 2025、7. 1
最后编辑于:2025-09-19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