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结构

      一女孩在社区街道被抢劫,事后报警警察询问笔录,问其有没看到劫匪样貌,结果女孩只说自己看到圆圆的枪口,警察无能为力,过了几个月 警察在该社区抓到一个劫匪,让她去认人,她看到窗口一排人,直接说出了左边第二个,这个事告诉我们 显意识(我)有时候在慌乱里记不住的样子 其实在潜意识(本来的我)里已经刻录了!

      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圆通章说的就是本来的我与我的关系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对话里,说到:实物与人物有对等关系,因为我们学习和认人认物,都是靠回忆,回忆到某知识,联想到作者,回忆到这个杯子 就联想到它的主人,从而证明 物与人在意识里对等的关系 而这对等的关系好像在意识系统自带的。请问这个认知来的哪里 ?以至于讨论到 有一种智慧在出生以前就存在,出生以后反而忘记了!


    荣格把意识分为:显意识(我)潜意识(本来的我.控制着心跳免疫系统在深处即原型)集体潜意识(社会集体数据库,大数据,阿赖耶识)

    潜意识的作用就是对瞬间的意识内容进行补充。这句话不是说潜意识会发起反抗,因为有时候潜意识倾向也会与意识倾向不谋而合,也就是说,意识状态会接近最佳结果。意识状态最佳,潜意识自主活动就减弱,价值就会下降,最低至零。

      因此可以说,一切顺利,只要一个人走的路对他而言是个人和社会的最佳状态,潜意识就无从谈起。(天生符合的人,不知道自己知道)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混沌状态)

知道自己不知道(开始醒了或慵懒的说无所谓)

不知道自己知道(天生符合规律)

知道自己知道 (可以为师)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但是我们在这里谈潜意识,就足以证明现在的一切事物并非井然有序。

      活在当下,就是要透过显微镜去看清过去的一切如何延续到眼前并向未来爆发,而不是按照你的期望和我的期望去看。只要我们的脑子陷入过去意象中,心就不能活在当下,爱属于当下的,不属于明天。

      只要你不把社会或邻居当作扩张的手段,就会安于社会给你的衣食住行,所以不会贪婪。不贪婪,你和社会的关系就不一样。不把社会扩张当成自己的手段,拒绝社会事物,你的关系也产生变革,再也不必依赖别人满足精神需求。

    人作为一种文明群居生物,不可能表现出大量的本能冲动和愿望,因为这些东西不容于法律和道德,所以人会极力压制这些愿望。 正是因为压制那些本能愿望,导致砌在产生愿望和意识到愿望之间那堵薄墙轰然倒塌,从而使愿望成为潜意识。

      愿望会被遗忘,如果这个人去寻找任何动机的话,其位置会被一个大致合理的理由所取代,一个不允许产生的愿望成为潜意识,这个过程叫压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