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是茫茫黑暗中的一个已知点。”但灯塔的意义绝不仅于此,“每个灯塔都有个故事,不,应该说每个灯塔就是个故事,而灯塔发出的每一道闪光都是一个个朝大海发送的故事”。《三借庐笔谈》中说过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在他的家乡柳泉旁边摆茶摊,请过路人讲奇异的故事,讲完了回家加工,就成了《聊斋志异》。而灯塔的故事同样也是守灯塔的人从自己的所见所闻中提炼出来,经过口口相传保存下来的故事。
故事是从银儿的出生开始讲起,银儿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从未见过父亲的样子。虽然生活过得十分艰辛,但是母亲常说:“我们是幸运的,即便是我们之中最倒霉的,因为黎明总是会来。”可即便是这样,不幸还是降临在了这个本来在黑暗中摸索的家庭,银儿最终还是失去了母亲。孤苦无依的银儿辗转通过品契小姐与守灯塔的人普尤为伴,在那里她开始听到灯塔的故事。那个守灯塔的人,就像《汤姆叔叔的小屋》中赞扬的那样,自己经历了黑暗,而且因为天生失明,也将终其一生在黑暗中度过,可是他却从事着为别人带来光明的职业。故事就是这样不可思议地展开,来人来不及疑惑在艰难的生活中人性的脆弱是如何隐藏,何以遭遇尘世间难以承受的黑暗却执著地心怀温暖和光明?
“天底下没有哪个故事可以从自己讲起”,每个故事或多或少都要从相关的故事中吸取养分。银儿贪婪地听着守灯塔人普尤的故事,而她自己的故事也在不经意间铺展开来。人生的无常或许也在于此,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悄然为你打开了一扇窗。银儿伴着这些故事成长,这些故事同时也构成了普尤生活的一部分,故事之中又有故事,而这些故事串联起的人的生活本身亦是故事的来源。正如普尤所说,“我想给你讲的故事将照亮我的一部分生活,而将其余的部分留在黑暗中。你不必知道一切,从来没有一切这回事。这些故事本身产生意义。”
讲故事的人讲着别人的故事,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故事只是被讲的素材,故事除去本身的意义之外因为讲故事的人的叙述可以产生新的意义。正如“也许所有的故事都值得一听,但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值得一讲。”或许值得讲的故事是因为聆听者的存在才被赋予了另一层含义,否则就像被化石封存的记录一样,永远只能等待着被发现的那一刻。在黑暗中被讲述,却指引聆听者去寻找光明,关于灯塔的故事还会继续,有的用言辞来传达,有的则是不需要言辞的,言辞会慢慢消散,而有些重要的东西是不需要言辞来表达出来的。故事背后还有故事,这并不需要仔细推敲,而这或许正是故事本身丰富和有意义的原因,也正因为此讲故事的人和聆听者也不仅仅是固定的角色,故事还会继续,而角色也有可能互换或者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