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全校期中大会上,我分享了一个演讲《梦想的起点》,其中谈到了两个我以前的学生,她们(两个女孩)在中学时代梦想就是考上全世界最好的大学。而如今,她们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一个在普林斯顿大学读研究生,一个在沃顿商学院读双学位。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见到过各种各样的孩子。经过我的多年观察和思考,我发现优秀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积极主动。
如果是他自愿去做的事情,他能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去做,这样的孩子一定不会差。推广开来,对我们成年人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一件事情主动去做和被逼去做,二者的差异可想而知。
作为父母,谁都想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孩子,我将通过四篇文章把我一点浅显的认识阐述一下。
这是第一篇:你有没有觉察到你的语言正在伤害到孩子的主动性?
前两天,一位同事的女儿拿着一个玩具玩,不知怎么回事,玩具坏了一个地方,同事见状,并没有生气,但是说了一句话:“什么东西到了你手里都会被弄坏。”我看到孩子很不高兴,央求妈妈别说了,同事没有觉察到问题,又重复了一遍。
她说话时笑呵呵的,并没有意识到对孩子的伤害,但心理学研究表明,这样的语言很可能会存在于孩子的潜意识中,当之后他不小心犯错,很可能会产生一个自我的认知:“我就是这样一个容易把东西弄坏的人。”想一想,这有多可怕。
很多孩子长大之后的种种问题原因大多数都能从小时候家长的错误语言中找到答案。那么怎么做才能避免这种问题呢?
一.必须要从觉察自己的语言开始,从现在开始就注意自己的语言。
很多家长说话不注意,很容易打击到孩子的主动性,并且在孩子的潜意识里种下不好的种子。下面是几个错误的示范:
1、否定的语言
很多父母最喜欢用的一个字就是“不”,这孩子不认真,不自觉,不努力……这些否定性语言的重复,容易让孩子紧张、反感,行为上表现出磨蹭、犟嘴、哭泣、发脾气等。
一位心理学教授曾分享两则新闻,讲的都是孩子爬上了阳台,面对这么危险的情境,两则新闻中大人的语言不同,一个叫孩子“别动”,另一个叫孩子“坐好”,结果前者发生了悲剧,后者得以援救。
心理学里有一个著名的实验:“不想白熊”,当被告知不要想白熊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却立刻浮现除了白熊的形象。成年人尚且如此,孩子更是这样,所以父母越反对,越强化了孩子某种不好的行为,时间一长,就很难改正了。
2、贴标签的语言
“你怎么这么不专心,你看你作业错了多少题”、“你太不认真了”、“你怎么这么笨呢?”、“你看你真的太粗心了。”
这些指责的话,很容易给孩子贴上“不认真、不专心、笨、粗心”的标签。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些语言即使当事人当时没有感觉,但是潜意识里情绪脑会接受这样的信息,再下一次自己没有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会给自己找一个借口或者说一个原因:“我就是不认真、不专心,所以才出错这么多。”“我就是笨,我就是粗心,所以我成绩这么差。”
在心理学中,这是大脑的基本逻辑,就是为了认知放松,必须要找一个借口,让自己做的不好的事情有个说法。这样的潜意识活动包括成人如果没有经过特殊训练是很难察觉到的。一旦形成这样的认知,那样孩子就更加难以改变了。
3、比较的语言
“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你看人家小红,弹琴弹得多好,你就不行。”
这种话特别伤人,很容易让孩子感到压力,丧失进取的动力,难怪有很多人说:世界上最好的孩子,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很多这样的孩子长大后都对自己的父母心存芥蒂,即使当年父母只是无意间说出的这些语言,也足以伤害孩子一辈子了。
4、过度表扬的语言
“你是第一名,你是最棒的。”“这次没有发挥好,下次肯定能考第一名。”
这些语言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万一下次没有考好,反而会大大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5、带着急躁、批评和挑剔心态的语言
“你怎么做作业这么慢啊!”“你能不能认真一点,快点把这件事做完!”
每个孩子特点都不一样,做作业慢不一定是孩子的问题,也可能是题目较难或者作业过多造成的。
二.好好说话的建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别恩曾提出过一个公式:信息交流的效果=7%的语言+38%的语调语速+55%的表情和动作。
有些家长学习了一些教育方法或者说是“教育话术”,回去跟孩子交流,感觉没有什么效果,这很可能是因为你只是注重了方法,而忽略了其他方面。比如说你只是语言组织好了,但是表情动作却出卖了你的心,孩子都很敏感,如果你不是真心诚意的对孩子说出这些话,孩子往往很难接受。
所以,我们家长学习一些教育方法或者“教育话术”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这里面的意义。只有从心里真正的接受了这样的教育理念,说出来的话反映到孩子这里才能真正的奏效。
另外,很多说法只是技巧,是“术”的层面,关键是说话人背后传递出来的情绪,我们在说的时候要摒弃急躁、批评和挑剔的心态,正确客观的面对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感觉到家长真正的支持,从而听得进去,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实很多说法只是技巧,关键还是看说话人背后的心情传递出的感觉,如果我们是急躁、批评、挑剔的心态,很难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支持。
三.几个例子:
1、不建议使用物质奖励的办法鼓励孩子学习,因为长期下来看,这样的做法弊大于利,容易打击孩子内心的积极主动。
不建议说:“你真棒,按时做完了作业,奖励你玩20分钟游戏。”
可以这样说:“过程中有很多困难,你最后还是按时完成了,你真有韧劲。”
2、在孩子做的好的时候,如果能得到家长及时又有效的反馈,孩子的积极主动性会有大幅提高。
不建议说:“你改错做的真棒,太好了!”
可以这样说:“你真有办法,遇到错过的题目,都标记又摘抄了一遍。”
“你作文写的很丰富,用了几个新成语,你一定读了很多书。”
当然,我们要多关注孩子内在的品质,夸奖孩子具体的做法,让孩子体会到修正错误或者多读书带来的好处,当孩子把改错、读书带来的好的经验与学习联系起来,孩子的才会发自内心的想去学习,这才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