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渣鼻真的是 “喝酒喝出来的吗?揭秘 4 大诱因

酒渣鼻在中医理论中属于 “酒齄鼻”“鼻赤” 范畴,其发病多与肺胃热盛、血瘀、湿热或气滞血瘀有关。以下是详细的中医的辨证分型及调理方向:

1.肺经风热证

症状:鼻部、面颊初期出现红斑,遇热或情绪激动时红斑加重,皮肤灼热微痒,可伴口干口渴、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此为肺经蕴热,循经上攻于面,致使鼻部气血壅滞,形成红斑。

治法:疏风清肺,凉血解毒。

常用中成药:

金花消痤丸,银花解毒丸可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缓解肺经风热导致的鼻部红斑。

2.脾胃湿热证

症状:鼻部及周围皮肤红斑颜色较深,呈持续性,皮肤油腻,丘疹、脓疱反复出现,伴口臭、口苦、纳呆、腹胀、大便黏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多因过食辛辣肥甘,湿热内生,熏蒸面部,壅阻气血,导致鼻部肌肤病变。

治法:健脾化湿,和胃通腑。

常用中成药:

甘露消毒丸,苦参片配合参鹿膏,健脾利湿化浊、改善脾胃湿热引发的酒渣鼻症状。

3.气滞血瘀证

症状:病程较长,鼻部皮肤暗红、肥厚,出现大小不等的结节或赘生物,形似瘤状,表面凹凸不平。可伴刺痛感,女性患者经期症状加重,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此乃病久入络,气血瘀滞,肌肤失养,形成鼻赘。

治法:活血化瘀,散结通络。

常用中成药:

大黄䗪虫丸,通脉颗粒活血祛瘀、行气止痛,通经消癥,改善鼻部血瘀症状。

4.热毒炽盛证

症状:鼻部皮肤红肿热痛剧烈,红斑颜色鲜红,脓疱密集,伴高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或洪大。此为热毒壅盛,充斥肌肤,燔灼气血,导致鼻部严重病变。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常用中成药:

牛黄解毒丸,新癀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缓解热毒炽盛的症状。

其他调理方法

1.饮食调理

a.多食清淡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有助于清热利湿,调节脾胃功能,如绿豆、冬瓜、苦瓜、梨、薏苡仁等。

b.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葱、姜、蒜等,这些食物容易助热生火,加重病情。

c.避免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以免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湿热内生。

d.少食甜食:甜食容易滋生湿热,不利于病情恢复。

e.戒酒:酒性温热,容易助热生火,加重面部红肿。

2.中医理疗

a.针灸疗法:取穴迎香、印堂、合谷、曲池、足三里等穴位。调节气血,清热解毒,缓解症状。

b.拔罐疗法:取穴背部膀胱经(如大杼、风门、肺俞、脾俞等穴位)。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清热解毒。

c.耳穴贴压:取穴神门、肺、胃、脾、内分泌等耳穴。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缓解症状。

3.生活方式调理

a.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避免使用碱性强的肥皂。清洁后可使用无刺激性的保湿霜,保持皮肤水油平衡。

b.情绪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学会放松身心,如通过听音乐、散步、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

c.适当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面部潮红加重。

d.睡眠管理: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晚7 - 8小时,避免熬夜(熬夜伤阴生内热)。

酒渣鼻的中医调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病因及症状表现,通过辨证施治,结合饮食、中医理疗和生活方式调理,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患者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调理,避免自行用药或盲目调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