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人生在世只有短短几十年,却常常怀有无限的忧虑苦愁。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总是埋怨白昼太短而黑夜漫长,那么何不拿着烛火夜晚游乐呢?
第一句写出了人生现实,人的一生满百的真不多,却常常忧虑着子孙后代的事,何苦呢。百是实数,而千岁是虚数,代指身后事。人生苦累是主题,快乐的时间屈指可数。年幼的童年是快乐的一大段,成年人的世界快乐会越来越少。到了晚年,精神身体双层的力不从心就更苦闷了。为什么还要把未来的苦闷加注在如今本就不多的快乐时间里呢。这是讽刺因为操心后来事忘了现今的人。
第二句写及时行乐的人,与第一句完全相反,这种人嫌白天太短,不仅白天行乐还要秉烛夜游呢。两个极端对比,诗人其实都不赞同。秉烛夜游,现如今实现了,我想12点之前睡觉的成年人应该不多,到处灯火通明,你想去游玩一定找得到地方。可现在人更快乐吗?快乐不是论时长的。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人生应当及时行乐才对啊!时不我与又怎可等到来年。
这句写诗人认为行乐要及时,不要指望如今受苦受累就能换来虚无的明日的快乐。在日常的生活中有一个感觉得到快乐的能力更重要。明日是快乐还是苦痛都不一定,有可能明日走在外面,楼上掉下个大饼砸死了也可能。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chī)。
愚笨的人锱铢必较吝啬守财,死时两手空空被后人嗤笑。
这一句讽刺守财奴,为子孙后代攒了一辈子只会养出挥霍无度的子孙,还会被子孙嗤笑傻不拉几,不会享受。这是真的,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要承担起养育的责任,但养育包含了物质上的养和精神上的育,父母一心扑在物质的获得上,结果只会是忽略精神,最后养出来的便是也很看重物质迷失本心的儿女。自以为的为他好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好。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像仙人王子乔那样修炼得道成仙,恐怕难以再等到吧!
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此句讽刺求仙问道的人,跟前面一首很像,沉迷长生不老只能是徒增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