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伊斯读书关于《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第一篇读书小札,欢迎品鉴。
我们在知乎、小红书、简书、抖音等自媒体平台搜索“一年读200本书”、“我是如何一年读200本书”、“一年读200本书是什么样的体验”话题的时候,会出现很多类似标题的文章和视频。
我刷到这些内容,不由得会感到焦虑。
为什么他们一年读书200本而我却做不到?
我们真的有必要一年读200本书吗?
大可不必。李源老师《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第一周的内容就明确了答案——不需要也没必要。这本书就像及时雨,唤醒陷入焦虑的我。
放弃数量,追求质量,挑出需要的书,精读就好。
如何挑选需要的书就成了最为重要的前提,也是我们化繁为简,理解本质,吸取精华的关键。知识树原理就是我们选书的理论支撑。
知识树原理
一般来讲,一个作家、思想家毕生有1到3个核心成果、结论、学说或观点,就像树干,是核心支撑。其他成就会紧紧围绕这核心观点发散和延伸,形成无数的树枝。树枝就算再多,也离不开树干。这就是知识树原理。
知识树原理与我在知乎上看到的知识树学习方法不太一样,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也是很有效的一个学习方法。
我们知道了知识树原理,在介绍一个收集书信息的方法——“五位一体法”。通过收集书的信息,来判断,是不是有效的树枝,有没有与核心观点有联系,是不是我们需要的书。
“五位一体法” 收集书的信息
单纯的讲述方法晦涩难懂,就以我自己跟着书章节后面的课后作业来说明——《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作者奥野宣之。
1. 作者的师承关系及其背景
我们先搜索作者奥野宣之可以查到以下信息:
奥野宣之,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在利用新闻出版经验进行网络与杂志专栏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NHK 和TBS 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
这里面有介绍他的学术背景,他的“师承关系”,主要来自于他的职业:记者。他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过,还以“笔记本作家”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
2. 作者的队友和继承者
读书的核心价值观,掌握吸收书本的知识。
3. 作者的对手
不记笔记、随便购买书、看过就忘的读书方式。
4. 作者的核心论点
书的核心论点就是随想笔记、聪明的购书清单、“葱鲔火锅式”摘抄法。
5. 作者的制作之间的逻辑
在豆瓣搜索他的名字可以发现还有其他的著作: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旅行手帐完全指南》
《活用一辈子的笔记术》
《A6全能笔记术》
除以上罗列之外,还有《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智慧创造锻炼法》《“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
最后,我们形成了一张知识树节点地图。这就是“五位一体法”收集一本书的信息。
如何选书的方法
选书方法明确一点是:不要选书,要选作者。(这两个选书的含义自己体会)
作者是不是我们需要的就看3点:
是不是一个领域的开创者? 是不是一个领域的分歧者? 是不是一个领域的综合者?
一个行业领域开创者的书,可以帮助理解一个领域的思维框架和思考方式,达到直奔主题、一网打尽的效果。
分歧者往往是一个领域细分小领域的开创者。易中天教授是厦门大学的美学教授,但是他却以历史闻名。如果大家想读一些通识性的历史书,不妨从易中天教授入手。他对于历史学来说,也是个“分歧者”。他写的历史书虽然没有那么严谨和规范,但是生动有趣,很多历史学家都做不到这一点。
综合者按作者的讲法有两种,一种是达尔文和爱因斯坦这样的。另一种就是博学,对某个行业无所不通,结论未必是原创,但是综合性强,像百科全书。
其次在选书。通过“五位一体法”,我们收集到了相关书的信息。如果查不到“五位一体法”信息的书,或“五位一体法”信息重复的书,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不看。
用好五位一体的选书法,挑好书,一年精读50本,胜过别人200本。
希望我们爱上阅读,高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