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与人交往,是一种态度。
主动与人保持距离,是一种选择。
每一个年轻人,都想朋友遍天下,人脉广如河。可是,你就算结交了成千上万的朋友,到头来,他们又能帮你什么呢?
当人看透了这人际关系的本质,当人看穿了这生活的规则,人就会慢慢地明白,原来在这个世上,真正的交往,并非是“泛滥”式的交往。
老祖宗有个词用得很好,叫做“宁缺毋滥”。
这世间之事,不管是你生活也好,交朋友也罢,追求的就是“宁缺毋滥”。
宁可缺少上百个毫无关系的过客,也不能在他们身上花费过多的精力。为何?因为我们的感情,其实是有限的。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当一个人20岁的时候,他结交了100个朋友。并且,他每一年都对朋友的增减进行有效记录。
等他40岁的时候,留在他身边的,还有10个人。可等他到了60岁之后,真正还跟他有联系的,也就不到三个人了。
想起这么一句话,朋友遍天下,知心有几人。
也许,要等人到了60岁才能明白,原来,这世间一切的关系,宁可少一点,也不要多一些。因为爱你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人到六十,与“亲戚”减少联系
说到亲戚,知乎上有人这么概括道,熟悉的陌生人。
为何熟悉?因为你和他有一定血缘联系,你们是同宗同源的。
为何陌生?因为在这个时代,亲戚与亲戚的往来已经很少了。大多时候的亲戚往来,都不过是为了借钱或者求帮助罢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利益化”的。这个现实,在你的亲戚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人一旦穷了,别说你的亲戚离你而去,他们不落井下石,就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一旦你有钱了,有本事了,哪管你躲在深山老林之中,他们都能找到你。
人到六十,别对亲戚有过多的期盼。要明白,在很多的时候,也许一个陌生人,都比你的亲戚要可靠。
因为亲戚的矛头,永远都会指向亲人,而陌生人,他们针对的目标,就不会是你。所以说,与其求助于陌生人,也别求助于亲戚。
这世上,有肉吃,才有表堂兄弟姐妹。没肉吃,也许只剩下你的父母可怜你。这样的说法,看似残酷,可却是生活的现实。
人到六十,与“同事”断绝往来
当你大学毕业出来工作后,你面对最多的人,应该就是你的同事了。
在职场中,大多人都不会有任何的真感情的。因为职场是一个利益的追逐地,每个人都是利益的追求者,谁讲情分,谁就是跟利益过不去。
我们经常能看到,职场中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勾心斗角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的任何行为,都是为了能够上位,或者能升职加薪。
在职场中,有这么一个潜规则,别跟你的同事讲交情,因为他们和你根本没有交情。
也许,你看到别人高兴地加了你的微信,你就认为别人已经认同你了。殊不知,别人加你微信,只是走走过场罢了。
当某一天,你需要工作上的帮助,或者某些资料上的信息时,你的同事第一个不回复你。为何?因为他们清楚,和你非亲非故,为何要帮助你呢?
混了职场多年后,人就该明白,一旦走出了你的单位,那么,你和这些同事是老死不相往来的。
人到六十,不管你是否已经退休,都会感觉到,人情冷漠,人心难测,所有的同事之情,就像是纸张一般,一戳即破。
或许,和他们断绝往来,是双方之间最好的选择。
人到六十,别过分“执着”
很多时候,其实我们做人都过分执着。不是今天为了某个人而生气,就是明天为了一点感情之事而伤心。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如此。
人与人之间,如果能一直交往下去,那便好好地交往,直到缘分逝去的那一天。
人与人之间,如果已经不能交往了,那便转身离去,不留下任何的云彩,还对方和自己一个自由。
就像你和亲戚间的往来,别人对你不好,你也对别人无感,那么,为何双方还要来往呢?为何非得花精力去逢场作戏呢?
人到六十,其实身边有几个老朋友就够了。人生的朋友,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质量的优劣。
很多时候,一百个劣质的朋友也比不上一个优质的挚友。
与其把那么多的精力放在不必要的人身上,不如把精力放在自己和家人身上。因为你的家人,才是最爱你的人。
老子有言:“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
也许,这番话放到今天都有它的道理。想要人与人之间少点矛盾,多些和谐,不妨少点往来。这,才能避免是非和矛盾的滋生。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