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一个人的文化基因

前两天因为老家有事回了趟老家。因为外出上学工作,从十几岁开始就很少回老家,上学的时候只是寒暑假在老家,工作后回老家都是短暂的停留。这次回老家也许是亲戚们都聚在了一起,我又细细打量着这个家,这个村,这片生活养我土地。

老家的房子是爸爸妈妈结婚前建的,从正房中间的椽子上得知它建于1979年。从记事起房子院子就是这个模样,现在还是这个模样,甚至感觉院外的老榆树,院中的槐树都和儿时的记忆是一样的。信步到了村外,村的东南头,这里是儿时玩耍的地方,是上学必经的道路,真是熟悉。

近日,邻居的一个小兄弟建了个微信群,叫相亲相爱一家人。群中的群友都是村东南角长大现在天南海北的一帮兄弟。我拿着手机随拍几张发到了群里,立即引起大伙的讨论,首先猜测是哪里,接着回忆那时的故事,聊得不亦乐乎。在跟群里人交流时发现思想、表达方式特别的接近,虽然群里有许多人都是二十年以上没有见面、没有交流了。但上小学上初中这帮人是在一起的。

我们进行案例分析时,对每一个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孩子都要追溯到他的童年,通过父母亲人的回忆,或催眠等心理学的手段找寻童年时期的根源。

现在孩子上了一年级,我发现他的记忆力特别的强,一段文字,他不是很理解意思,但很快就能背下来。例如笠翁对韵,例如孝经,读上个几遍就能合上书背出来。也许儿童的记忆真的是一张空白的纸,这是白纸上的任何痕迹都将是他一生的记忆,并且影响一生。

保护好孩子的童年,就保护好了孩子一生。

重视孩子的幼教、重视孩子的童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