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参与的力量

第三章 参与的力量

业余媒体的创作特征是同行之间互相调用成果并任意实验,这和专业化媒体生产根本不同。这种联网的文化正在刺激种种社会、文化和技术创新,而这些创新正在重塑我们的媒体世界。
——伊藤瑞子(Mimi Ito),“联网生态里的业余媒体创作”(Amateur Media Production in a Networked Ecology)

当你分享一段关于革命的或者可爱小猫的视频时,你可以运用专注力,有意识地问自己:我到底是让别人更加充实,还是在窃取他人的注意力?你可以运用垃圾识别术,在点击分享前问问自己:我分享的文章和媒体内容是否真实可信?当你在网上发现并评价某些东西,然后分享、喜欢、赞、收藏或者贴标签的时候,你就进入了内容策展的阶段,这是另一种让策展人和公众都能受益的参与技巧。

·专业名词

1.“搔到痒处”-反正是自己本来要做这件事,那不妨将其当做为大家做贡献好了(开源开发者称之)

2 .“产草的绵羊”-使用资源的同时还提供资源的用户

3.数字参与素养-包含一系列的技能(说服、策展、讨论,以及最为重要的自 我呈现),也包含多种参与方式,比如说给照片贴标签、收藏网站、编辑维基百科页面或者写博客。

4.有意识地参与-了解他人如何从你的无偿付出中获益,并且判断自己得到的 回报价值几何。

5.参与文化-与艺术表达和公民事务相比门槛较低。鼓励和他人创造和分享作品。存在某种非正式的师徒制,让最有经验的人把知识传授给新手。 成员认为他们的贡献是有意义的。成员互相之间有一定的依存感。

6、文化阻力理论基本假设-一般公民都被挡在文化生产和流通的过程之外

7、“参与的风格”-“友情驱动”与“兴趣驱动”

8、‘闲逛’(hanging out)-友情驱动型参与的主要模式

9、友谊型社区-在此社区中用户是紧密联系的,大多数人在其他场景都互相认识,并且高度本地化。

10、“胡闹”(messing around)-数字媒体技巧的实践和交换,即非正式、开玩笑似的交换粉丝视频等文化产品,例如 宠物小精灵的秘籍。

11、策展-是一种参与形式,不管你有没有博客、Twitter或者Facebook 主页,你都可以收藏、贴标签,或者为别人的数字创作点“赞”。

12、策展人(curator)-描述那些为彼此寻找和评价信息的网络参与者,他们通过精心收集的链接来创作,这些收集皆可提供给他人使用。

13、“大众分类”(folksonomy)-当上百万人添加标签时,类别就出现了。事物实体可以很轻易通过多个分类储存和发现——这种组织方式

14、“可供性”(affordance)-让人们能够掌控某种技术的特征

15、“联网创业者”-为群众贡献,并从中获益的人


本文来自网络素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专业术语 “骚到痒处”: 指在互联网参与协作时,因为自己本来就要做这件事,而最终不妨将其当做为大家做贡献的行为。 ...
    LZzzHe阅读 2,972评论 0 0
  • 专有名词 参与机制 上百万个人的参与行动就可以积累成一种参与文化 搔到痒处 反正是自己本来要做这件事,那不妨将其当...
    TROPICALlll阅读 1,787评论 0 0
  • 条目 第三章 参与的力量 参与文化(participatory culture) 某种身份认同,以积极主动地创作媒...
    叶荣杰阅读 2,425评论 0 0
  • 参与的力量 参与文化 在互联网时代下参与文化不是一小撮人专业的专利,而是一种人人都能贡献的文化。人们能够参与创作百...
    ac890d609e8d阅读 1,261评论 0 0
  • 矩阵搜索升级版 这个代码很巧妙,相比原来的那个矩阵搜索更像是真正意义上的二分查找,亮点就是upper值得初始化和数...
    偷天神猫阅读 3,63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