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棋士,少年时期大量回忆都是在纹枰之上黑白之间,争一局胜负。加上家里一直是民主讨论制的环境,所以从小到大,我好像做每件事,都要思考它的对错,要获得别人的认可才去执行。棋局之上,常常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每一步都要追求效率,才能让胜利的天平向自己这边多倾斜一点。
下棋时候最怕遇到看不清的局面,几个选点都各有优劣,以自己的实力又计算判断不出各自分别之后的发展。偏偏每一个选点又关系重大,不可马虎,这种时候总是托腮凝视棋盘,闷头长考,内心很是煎熬。正如人生走到面临抉择的十字路口,前路漫漫,虽可上下求索却不知何处是彼岸,想要同时满足家人的期待,自我的期待,圈子的要求,这似乎是道超纲题。再加上自己又处在这样一个可塑性在渐渐消失,已然容不得长考的年纪,是听从内心的呼唤,还是听从长者的劝告,又或者多听听朋友的意见?
再仔细想想,以前下棋遇到这样难办的局面,最后也都是硬着头皮下了,结果虽然有好有坏,但输的时候自己并没有像失误输棋那样沮丧,毕竟这就是我当时的棋力水平,手谈而已,输也是真输在了境界上,复盘学习就好。想一想下棋有句俗话叫"观棋不语真君子",棋士下棋好歹全程自己操练,不管输赢如何自己负责,旁人棋没下完不得干扰思考,这是规矩。这一点倒是完全没有棋如人生的意思,不会有人因为我输了一盘棋而沮丧的失去了人生的乐趣,可是真的会有人因为觉得我过得不好而整天闷闷不乐,甚至以泪洗面。
强如聂卫平李昌镐这样的绝世高手,也不可能滴水不漏不下错,号称穷尽围棋变化的阿尔法狗,还是输给了李世石,解说高手对局时,研究室里的其它大高手也是各有不同意见,同样的局面有人喜欢黑有人觉得白好,所以,不存在每一步都完美折服全世界的棋局,它的魅力也在于,你看这棋很李昌镐,这棋很聂卫平,这棋很马晓春,这棋很赵治勋,这棋虽然有点臭不可闻,但这棋很tim。观棋不语真君子,既然是手谈,还是要坦诚的摆上自己想下的那颗棋子。
总比不肯落子超时判负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