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中探寻周文化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期称《诗》,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音乐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

《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孔子对其有很高的评价,他用“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来概括《诗经》的思想内容;用“温柔敦厚,诗教也。”来赞扬《诗经》的特点;甚至发出“不学诗,无以言”的感叹。

《诗经》是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品,而艺术来源于生活,《诗经》作为流传至今并对后世文化发展方向产生极大影响的经典,其所呈现的内容在当世现实生活中都是有迹可循的。

《卫风·氓》是弃妇诗代表作,也是能体现《诗经》与周文化有明显联系的文章,欧阳修在《诗本义》中提到“《氓》,据《序》是卫国淫奔之女色衰而为其男子所弃困而自悔之辞也。” “据诗所述,是女被弃逐怨悔而追序与男相得之初殷勤之笃而责其终始弃背之辞。”仔细研读《氓》一文,不难发现,文章中描写的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整个过程中都穿插着明显的时代特征,是体现周文化的典范。周代娶亲需媒聘,媒人在婚嫁过程中也是及其重要的一环。《氓》的开头,氓以“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的形象出现,氓笑嘻嘻的,怀抱布匹前来换丝,女子也明白“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他并非只是前来换丝,而是找个理由与“我”谈论婚事。即是两情相悦,本该喜悦难抑,迫不及待的当场就答应了,而女子却“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女子送他渡过淇水,到了顿丘也依依不舍。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就写到了“匪我愆期,子无良谋。”不是“我”不答应误了结婚的好时期,你没有媒人前来提亲这件事本身就不符合礼仪。因此女主人公与氓只能相约秋天。 

媒人在周代婚嫁中的重要性在《诗经·豳风·伐柯》中也有体现,诗中写到:“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此诗开头写伐柯需要斧头引出娶妻需要媒人,婚姻需要礼仪就像伐柯也需要一定的法则一样。《诗经今注》中说“这是男子请媒人委托他介绍对象的诗。”由此可见,媒人在这一时代是必不可少的。

众所周知,周人迷信神秘色彩,遇事占卜几乎成为他们的日常,婚嫁之事事关重大,占卜吉凶也是自然。同样也是出现在《氓》一篇,诗中提到“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女主人公与氓约定以秋天为期后,男子欢欣地回去了,女子登上城墙遥望氓的踪影,内心也因氓而产生波动。氓去占卜,求得一个好卦才赶车前来迎娶女子。 

《诗经》作为现实主义的源头,在经历过几千年的洗礼后仍穿云破石,对我们产生巨大影响,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我们可以通过周文化研究《诗经》,也可以通过《诗经》探寻周文化。二者相辅相成,成就万世经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
    观茉阅读 68,847评论 0 18
  • 作者:卓慧 内容摘要;《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
    盛夏的红蔷薇阅读 17,882评论 0 8
  • 很多过来人都说,最后和你在一起的人,往往是你想不到的人。 你可能想不到自己兜兜转转了一圈最终和高中同学牵手; 你可...
    梦里再见你阅读 3,138评论 4 8
  • 近日,安信重庆公司设立取得突破性成果。重庆市中旅安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暂定名)是港中旅金控通过安信信贷(香...
    Teroy阅读 1,202评论 0 0
  • 文/冬梦雨的花木书屋 在拥挤的火车站,一个中年女子格外引人注目。她的背上背着红蓝相间的蛇皮袋子,鼓鼓囊囊的压...
    冬梦雨的花木书屋阅读 3,106评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