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一句说:“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过寒假。”确实在学校的时候,由于有老师的监督,所以大家学习时间都差不多,但放了寒假以后,一些自制力差的同学开始彻底放弃学习,而学霸却把自己的寒假计划做的满满的,短短一个寒假过后,学生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对于高中生来讲,由于面临高考的压力
一 判断弱科基础知识的薄弱点在哪些方面
教材线索梳理
- **回顾章节框架**:打开教材目录,按照章节顺序,尝试在脑海中构建每章的知识框架,思考各章节重点内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复习高中历史时,对于“中国古代史”部分,能否清晰地梳理出从先秦到明清各朝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方面的主要线索。如果在某个朝代或某个板块的内容回忆模糊,这部分就是薄弱点。
- **深挖概念定义**:针对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仔细研读其定义和内涵。以数学学科为例,对于函数的概念,不仅要理解其文字表述,还要思考函数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等相关内容。若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或不完整,那么这就是该学科基础知识的薄弱环节。
试题分析总结
- **分析试卷错题**:收集本学期该弱科的所有试卷,将错题按照知识点进行分类。比如英语试卷,可分为语法、词汇、阅读理解、写作等板块。分析每类错题,判断是因为对某个语法规则不熟悉,还是词汇量不足导致出错。例如,若在多个阅读理解题目中,都因为对某些关键词的理解错误而答错,那就说明词汇方面是薄弱点。
- **关注题目变形**:有些题目虽然做对了,但当题目形式发生变化时就容易出错。这表明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掌握不够灵活。例如在物理学科中,对于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若只会做常规的受力分析题目,而当题目条件改变,如涉及到多个物体的相互作用时就无法正确解答,这就说明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这一基础知识的掌握存在薄弱点。
课堂表现反思
- **记录课堂疑问**:回顾课堂上自己提出的问题或者对老师讲解内容产生疑惑的地方。这些疑问反映了你在当时对相关知识理解的困难,很可能就是基础知识的薄弱点。例如在化学课上,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理解困难,提出了很多问题,那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这部分知识就是薄弱环节。
- **分析作业情况**:认真查看平时的作业,尤其是老师批改后标注错误较多或评语中指出存在问题的部分。作业中的错误往往能直观地反映出对哪些知识点掌握不扎实。比如语文作文中,老师多次指出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较多的问题,这就说明在语言表达的基础知识方面存在不足。
二 提前预习下学期知识能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泛读教材,搭建框架
- **浏览教材全貌**:拿到教材后,先浏览教材的封面、目录、前言、后记等,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和大致内容。比如数学教材,通过目录可以知道本学期要学习哪些章节,每个章节大概涉及哪些知识点,对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先后顺序有初步印象。
- **粗读正文内容**:快速通读教材正文,不纠结于细节,重点关注段落大意和核心观点。在阅读过程中,标记出不理解的地方,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好准备。例如预习物理教材中关于电场的章节,粗读时了解电场的基本概念、电场强度等核心内容,对于电场线的分布等较难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
精细研读,理解概念
- **精读重点内容**:对教材中的重点概念、定理、公式等进行精读。逐字逐句分析,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比如预习化学教材中化学平衡的概念,要准确理解“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等关键要点。
- **查阅辅助资料**: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查阅相关的辅导书、网络资料或科普视频等进行辅助学习。比如在预习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时,通过观看动画视频,能更直观地理解转录和翻译的具体过程,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标记疑问,记录思考
- **标注疑难问题**:在预习过程中,将遇到的疑问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教材上标记出来。这些问题可以在课堂学习时重点关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例如预习语文古诗词时,对诗词中某些字词的含义、作者的情感表达存在疑问,就用红笔标注出来。
- **记录思考感悟**:在预习过程中,对于一些知识点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可以记录在教材旁边或专门的笔记本上。这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也能在后续学习中对比自己前后的理解变化。比如预习历史事件时,对事件发生的原因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记录下来,等课堂学习时与老师和同学探讨。
三 在寒假期间更好地运用快速阅读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前期准备
1. **营造专注环境**:在寒假,家里可能会有各种干扰因素。找一个安静、整洁、光线适宜的空间作为专属学习区,关闭电视、手机等可能分散注意力的设备。比如可以选择家中的书房,在学习时将手机调至静音放在另一个房间,确保自己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不被打扰。
2. **明确阅读目标**:在开始每一次阅读前,清楚自己为什么读这本书或这份资料。如果是预习下学期的教材,目标可能是了解章节的核心概念和大致框架;若是复习,可能是梳理重点知识、查漏补缺。例如预习物理教材,目标设定为找出电场这一章节中电场强度、电场线等重要概念,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初步联系。
快速阅读技巧实践
1. **扩大视幅训练**:寒假有相对充裕的时间进行针对性训练。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来扩大视幅,比如利用卡片,在卡片上快速展示一组词语(3 - 5 个),然后尝试一次性看清并记住这些词语。随着训练的深入,逐渐增加词语数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阅读文本时就能一眼看到更多的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2. **略读与扫读结合**:
- **略读**:对于篇幅较长的资料,先进行略读。快速浏览标题、副标题、段落首句和尾句,了解文本的大致结构和主要内容。例如阅读一篇历史课外资料,通过略读标题和每段开头,能快速知道资料围绕某个历史事件展开,以及事件发展的大致脉络。
- **扫读**:明确阅读目标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扫读。比如在复习语文古诗词时,为了查找关于某一意象的描写,快速在诗文中扫视相关关键词,定位所需信息,跳过无关内容。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位逆袭故事,说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事给今天高考的学弟们吧,高一我开始在一个全封闭的美术学校学美术,从来没有好好学过,文化就更不要说了;上课靠讲话玩XBOX混日子。高三的9月跑到南昌“进修”从05年9月玩到美术联考,艺术院校的专业分考了15个一个都没上线,在外面学画画的时候又谈恋爱又同居。。。去年4.2号谈了5年的女朋友把我甩拉,4月5号的时候学校组织的模考成绩也出来了---文综97分(300分制)语文70多分英语30多分数学12分总分217分,意料之中;于是我制定了一个计划,仅仅靠20天,每天各科一个单元这样学习。英语靠每天背200300个单词,早上8点钟睡觉,10点钟左右就起来了。20天下来(我是在家复习的)。勉强把文综的基础知识学了个半桶水,英语数学弄了个一知半解吧。5月初参加了模拟考,文综合提高到了185分,语文也上了107分,英语和数学提高最快,分别是60多分和50多分。考了410分,把班里的同学着实吓了一大跳。
这样的分数当然不是我的最终目标,因为我知道--起点越高,梦想才能越远,凡事都不能给自己设限。于是我着重要求自己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网上收集了很多的学习经验,包括名师指点,各省高考状元经验谈,去其裨,制定出了真正适合我这个情况的学习计划和创新出了自己的一套生活模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了题海战术进行复习。取得了在别人看来相当大的成功。
高三最后一段时间我又遇到了小航哥,小航哥在最后的冲刺时间给我定制学习计划,让我在最后时间能高效率学习,每天完成计划遇到的问题也会及时和小航哥进行沟通交流,确保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小航哥会指导我解题方法,让我在解题中慢慢找到自己的思路,用自己擅长的思路去解题才能真正做到一题多解,最后经过小航哥的指导我高考考了602分,这个结果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